国学666 » 《中草药大全》 » 种类 » 全草类 > 垂盆草

垂盆草

全拼: Chuipencao

〖别名〗

山护花,佛指甲,地蜈蚣草。

〖来源〗

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干燥全草。

〖植物形态〗

多年生肉质草本。全株无毛。根纤维状,不育茎匍匐,长10~25cm,接近地面的节处易生根。叶常为3片轮生;叶片倒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1.5~2.5cm,宽3~7mm,先端近急尖,基部下延,狭而有距,全缘。聚伞花序,顶生,有3~5#-666dd;枝,花小,无梗;萼片5裂,宽披针形,不等长,长3.5~5mm;花瓣5,黄色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5~8mm;雄蕊10,2轮,比花瓣短;鳞片5,楔状四方形,先端稍微凹;心皮5,长圆形,略叉开,长5~6mm。蓇葖果,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。种子卵圆形,表面有细小的乳头状突起。花期5~7月,果期7~8月。

〖生境#-666dd;布〗

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、石隙、沟边及路旁湿润处。#-666dd;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〖采制〗

夏、秋二季采收,除去杂质,干燥。

〖化学成分〗

本品含槲皮素、山柰素、异鼠李素、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、二氧异石榴皮碱、垂盆草苷等成分。

〖药理〗

具有保护肝#-666ii;能及免疫抑制作用。

〖性味归经〗

甘、淡,凉。归肝、胆、小肠经。

#-666ii;能主治〗

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。用于湿热黄疸,小便不利,痈肿疮疡。

〖用法用量〗

#-666hh;:煎汤,15~30g,鲜品50~10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搽;或取汁外涂;或煎水湿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寒者慎#-666hh;

〖附方〗

治肝炎:a.急性黄疸型肝炎:垂盆草30g,茵陈蒿30g,板蓝根15g。水煎#-666hh;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b.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:鲜垂盆草62~125g,鲜旱莲草125g。煎煮成200~300ml,每次口服100~150ml,每日 2次,一疗程15~30天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c.慢性迁延型肝炎:鲜垂盆草30g,紫金牛9g。水煎去渣,加食糖适量,分2次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d.慢性肝炎:垂盆草30g,当归9g,红枣10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
治肠炎,痢疾:垂盆草30g,马齿苋3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82年)

治无名肿毒,创伤感染:鲜垂盆草配等量鲜大黄、鲜青蒿,#-666cc;捣烂敷患处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
治咽喉肿痛:垂盆草15g,山豆根9g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
治烫伤、烧伤:鲜垂盆草适量,捣汁涂患处或用垂盆草12g,瓦松9g,#-666cc;研细末,菜油调敷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
垂盆草插图垂盆草插图

下一篇:胡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