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加皮
全拼: Wujiapi
〖别名〗
南五加皮,五谷皮,红五加皮。
〖来源〗
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.W.Smith的干燥根皮。
〖植物形态〗
灌木,有时蔓生状,#guoxue666-com;2~3m。枝灰棕色,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。叶为掌状复叶,在长枝上互生,在短枝上簇生;叶柄长3~8cm,常有细刺;小叶5,稀为3或4,中央一片最大,倒卵形至倒披针形,长3~8cm,宽1~3.5cm,先端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无毛,或沿脉上疏生刚毛,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,边缘有细锯齿。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,直径约2cm;总花梗长1~2cm;花梗长6~10mm;萼5齿裂;花黄绿色,花瓣5,长圆状卵形,先端尖,开放时反卷;雄蕊5,花丝细长;子房2室,花柱2,#-666dd;离或基部#-666ff;生,柱头圆头状。核果浆果状,扁球形,直径5~6mm,成熟时黑色,宿存花柱反曲。种子2粒,细小,淡褐色。花期4~7月,果期7~10月。
〖生境#-666dd;布〗
生于海拔200~1600m的灌木丛林、林缘、山坡路旁和村落中。#-666dd;布于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〖采制〗
夏、秋二季采挖根部,洗净,剥取根皮,晒干。
〖药材性状〗
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,长5~15cm,直径0.4~1.4cm,厚约0.2cm。外表面灰褐色,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;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,有细纵纹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灰白色。气微香,味微辣而苦。
〖化学成分〗
本品含丁香苷、刺五加苷、无梗五加苷A、无梗五加苷B、无梗五加苷C、无梗五加苷D、无梗五加苷K2、无梗五加苷K3、五加苷B1、菜油固醇、β-谷固醇、β-谷固醇葡萄糖苷、亚麻酸等成分。
〖药理〗
具有抗炎、抗应激、抗辐射作用,对造血#-666ii;能有保护作用。能明显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,具有促进动物肾上腺皮质的#-666ii;能。对离体肠肌或离体子宫均有相似的兴奋作用,可使肠肌或子宫的张力略微升高,收缩幅度变大。对S180实体瘤有抑制作用。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,可使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和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增加。
〖性味归经〗
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〖#-666ii;能主治〗
祛风除湿,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,利水消肿。用于风湿痹病,筋骨痿软,小儿行迟,体虚乏力,水肿,脚气。
〖用法用量〗
内#-666hh;:煎汤。6~9g,鲜品加倍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或为末敷。
【使用注意】
阴虚火旺者慎#-666hh;。
〖附方〗
①治阴囊水肿:五加皮9g,地骷髅30g。水煎#-666hh;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②治老伤腰痛:五加根皮、野荞麦根各30g。放童便内浸7日,取出晒干研末,每服6g,日2次,米酒冲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③治跌打损伤,青肿疼痛:五加皮、泽兰叶、芋儿七。#-666cc;捣绒,用酒炒热,包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)
④治老#-666aa;腰痛脚弱,小儿佝偻病:五加皮120g,鹿角霜60g,烧酒0.5g。泡10天,去渣过滤,加赤砂糖适量,每日2~3次,适量饮服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⑤治肾虚腰痛,小儿麻痹后遗症,脚冷,阳痿:五加根皮9~15g。水煎服,或炖猪骨服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