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木
全拼: Kumu
〖别名〗
黄楝瓣树,熊胆树,鱼胆树,苦胆木。
〖来源〗
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(D.Don)Benn.的干燥枝和叶。
〖植物形态〗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#guoxue666-com;7~10m。树皮灰黑色,幼枝灰绿色,无毛,具明显的黄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常集生于枝端,长20~30cm;小叶9~15,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,长4~10cm,宽2~4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两侧不对称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。二歧聚伞花序腋生,总花梗长达12cm,密被柔毛;花杂性,黄绿色;萼片4~5,卵形,被毛;花瓣4~5,倒卵形,比萼片长约2倍;雄蕊4~5,着生于4~5裂的花盘基部;雌花较雄花小,子房卵形,4~5室,花柱4~5,彼此相拥扭转,基部连#-666ff;。核果倒卵形,肉质,蓝至红色,3~4个并生,基部具宿存花萼。花期4~5月,果期8~9月。
〖生境#-666dd;布〗
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、林缘、溪边,路旁等处。#-666dd;布于黄河以南各地。
〖采制〗
夏、秋二季采收,干燥。
〖药材性状〗
本品枝呈圆柱形,长短不一,直径0.5~2cm;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,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;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整,淡黄色,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。叶为单数羽状复叶,易脱落;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近无柄,长4~16cm,宽1.5~6cm;先端锐尖,基部偏斜或稍圆,边缘具钝齿;两面通常绿色,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,沿中脉有柔毛。气微,味极苦。
〖化学成#-666dd;〗
含苦木碱A~I、苦木西碱C~E、苦木内酯A~M,并含苦木酮、甲基苦木酮等。
〖药理〗
可增加胃肠血流量,具有抗癌作用。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。对银环蛇毒中毒有保护作用。
〖性味归经〗
苦,寒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〖#-666ii;能主治〗
清热解毒,祛湿。用于风热感冒,咽喉肿痛,湿热泻痢,湿疹,疮疖,蛇虫咬伤。
〖用法用量〗
内#-666hh;:煎汤,6~15g,大剂量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;适量,煎水洗;研末撒或调敷;或浸酒搽。
【使用注意】
本品有一定毒性,内#-666hh;不宜过量。孕妇慎#-666hh;。
〖附方〗
①治阿米巴痢疾:苦木茎枝15g,石榴皮15g,竹叶椒根9g。水煎,分2次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②治菌痢:苦木茎枝9~15g。研粉,分3~4次吞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③治局部化脓性感染和预防外伤感染:苦木500g,粉碎过筛,与凡士林500g制成软膏。化脓处先用苦木水洗净,外敷,每日1~2次。〔《中草药通讯》1977,⑨28〕
④治疮疖,体癣,湿疹:苦木树茎适量,水煎外洗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