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中草药大全》 » 种类 » 其他植物类 > 儿茶

儿茶

全拼: Ercha

〖别名〗

孩儿茶,西谢,儿茶膏,黑儿茶。

〖来源〗

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(L.f.)Willd.的去皮枝、干的干燥煎膏。

〖植物形态〗

落叶小乔木,高6~13m。树皮棕色,常成条状薄片开裂,但不脱落;小枝被短柔毛。二回羽状复叶,互生;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、棕色的钩状刺或无;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;叶轴被长柔毛;羽片10~30对;小叶20~50对,线形,叶缘被疏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萼成筒状,上部5裂,有疏毛;花瓣5,黄色或白色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为萼长的2~3倍,被疏毛;雄蕊多数,花丝分离,伸出花冠外;雌蕊1,子房上位,长卵形,花柱细长。荚果带状,棕色,有光泽,开裂,柄长3~7mm,先端有喙尖,紫褐色。种子3~10颗。花期4~8月,果期9月至翌年1月。

〖生境分布〗

分布于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,云南,其中除云南(西双版纳、临沧地区)有野生外,余均为引种。

〖采制〗

冬季采收枝、干,除去外皮,砍成大块,加水煎煮,浓缩,干燥。

〖药材性状〗

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光滑而稍有光泽。质硬,易碎,断面不整齐,具光泽,有细孔,遇潮有黏性。气微,味涩、苦,略回甜。

〖化学成分〗

本品主要含儿茶鞣酸、儿茶钩藤碱、二氢柯楠因碱、右旋阿夫儿茶精、二氢山柰酚、双聚原矢车菊素、左旋儿茶精及消旋儿茶精、儿茶红等成分。

〖药理〗

有保肝利胆、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、抗病原微生物、降低血糖、抑制胃肠道运动、抗腹泻作用;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,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,降低组织耗氧量,尤其是心肌耗氧量,降低血压,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;儿茶有一定镇痛、抗放射、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,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微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。

〖性味归经〗

苦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
〖功能主治〗

活血止痛,止血生肌,收湿敛疮,清肺化痰。用于跌扑伤痛,外伤出血、吐血衄血,疮疡不敛,湿疹,湿疮,肺热咳嗽。

〖用法用量〗

内服:煎汤,0.9~3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〖附方〗

〔1〕治牙疳,口疮:孩儿茶、硼砂等分,为末搽。(《纲目》)

〔2〕治走马牙疳:孩儿茶、雄黄、贝母等分。为末,米泔漱净搽之。(《纲目》引《积德堂经验方》)

〔3〕治鼻渊流水:孩儿茶末吹之。(《纲目》引《本草权度》)

〔4〕治下疳阴疮:孩儿茶3g,真珠0.3g,片脑0.15g。为末敷。(《纲目》引《纂要奇方》)

〔5〕治痔疮:轻粉、冰片、孩儿茶各等量,以10倍量之香油调配成乳剂。装瓶备用,用时以脱脂棉棒浸沾药物,置肛管内。〔《黑龙江医药》1972,〔2〕:轻冰乳剂〕

〔6〕治咳嗽:儿茶60g,细辛12g,猪胆1个。前二味药共研末,取胆汁炼熟,三味药共为丸,每丸重3g。每日4次,每次1丸,空腹含化。(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)

〔7〕治疗皮肤湿疹,溃疡,分泌物多:儿茶9g,轻粉6g,冰片0.9g,龙骨9g。研末水调外敷。(《中药临床应用》儿轻散)

儿茶插图儿茶插图

下一篇:大豆黄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