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中草药大全》 » 种类 » 动物类 > 麝香

麝香

全拼: Shexiang

〖别名〗

遗香,脐香,当门子,生香,麝脐香。

〖来源〗

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Flerov、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#-666dd;泌物。

#-666dd;布〗

主要#-666dd;布于西北、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西南等地。主要产于西北部和东北。

〖采制〗

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,猎获后,割取香囊,阴干,习称“毛壳麝香”;剖开香囊,除去囊壳,习称“麝香仁”。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,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。

〖药材性状〗

1. 毛壳麝香: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,直径3~7cm,厚2~4cm。开口面皮革质,棕褐色,略平,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,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,中间有1小囊孔。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,微皱缩,偶显肌肉纤维。略有弹性,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,半透明,内层皮膜呈棕色,内含颗粒状、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(习称“银皮”)。

2. 麝香仁:野生者质软,油润,疏松;其中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“当门子”,表面多呈紫黑色,油润光亮,微有麻纹,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;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,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。饲养者呈颗粒状、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;表面不平,紫黑色或深棕色,显油性,微有光泽,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。气香浓烈而特异,味微辣、微苦带咸。

〖化学成分〗

本品含麝香酮、降麝香酮、麝香醇、麝香吡喃、麝香吡啶、羟基麝香吡啶-A、羟基麝香吡啶-B等。亦含胆甾-4-烯-3-酮、胆固醇和它的酯类、睾酮、雌乙醇、5α-雄烷-3,17-二酮等11种雄烷衍生物。尚含蛋白质与氨基酸。

〖药理〗

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,与牛黄#-666ff;用在抗炎方面,具有协同作用;对中枢#-666nn;经表现为兴奋与抑制双重作用,小剂量兴奋,大剂量抑制,有增强缺氧的耐受力、增强肝药酶活性作用,对心血管系统,可增加心肌收缩力,加快心率,降低血压,降低心肌耗氧,保护缺血性心肌;具有抗凝血作用;兴奋子宫并具有雄激素样作用;能抗肿瘤,增强机体免疫#-666ii;能;具有抗菌、抗溃疡等作用。

〖性味归经〗

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

#-666ii;能主治〗

开窍醒#-666nn;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#-666nn;昏,中风痰厥,气郁暴厥,中恶昏迷,经闭,癥瘕,难产死胎,#-666ee;痹心痛,心腹暴痛,跌扑伤痛,痹痛麻木,痈肿瘰疬,咽喉肿痛。

〖用法用量〗

#-666hh;:入丸、散,0.03~0.1g,一般不入汤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、调敷或入膏药中敷贴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虚脱证#-666mm;用;本品无论内#-666hh;或外用均能堕胎,故孕妇#-666mm;用。

〖附方〗

治中风不醒:麝香6g,研末,入清油60g,和匀灌之。(《济生方》)

治痰迷心窍:麝香0.3g,月石、牙皂、明矾、雄精各3g。上#-666cc;研匀,密贮,每#-666hh;1.5g。(《疡科遗编》)

#-666ee;痹:麝香(研)30g,牛黄(研)15g,犀角(镑)0.3g。上三味,捣研为散。每服6g,温酒调下,空心,日午临卧各一。(《圣济总录》麝香散)

治跌打气闭:牙皂、北细辛、冰片、麝香等分。为末,吹鼻。(《医钞类编》吹药方)

治闪气伤胁肋疼痛:麝香6g,雄黄1.5g。#-666cc;为细末,入药瓶内。每遇闪气者,将药点在眼潭内。(《伤科补要》闪气散)

治牙痛:麝香大豆许,巴豆1粒,细辛末15g。上药同研令细,以枣瓤和丸,如粟米大。以新绵裹一丸,于痛处咬之,有涎即吐出,有蛀孔即纳一丸。(《圣惠方》麝香丸)

麝香插图

下一篇:紫河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