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庄子》 » 内篇 » 德充符 >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,踵见仲尼+仲尼曰:“子不谨,前既…+

鲁有兀者叔山无趾,踵见仲尼。仲尼曰:“子不谨,前既犯患若是 矣。虽今来,何及矣!”无趾曰:“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,吾是以 亡足。今吾来也,犹有尊足者存,吾是以务全之也。夫天无不覆,地 无不载,吾以夫子为天地,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!”孔子曰:“丘则 陋矣!夫子胡不入乎?请讲以所闻。”无趾出。孔子曰:“弟子勉之 !夫无趾,兀者也,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,而况全德之人乎!” 无趾语老聃曰:“孔丘之于至人,其未邪?彼何宾宾以学子为?彼 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,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?”老聃曰: “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,以可不可为一贯者,解其桎梏,其可乎? ”无趾曰:“天刑之,安可解!”原文解释

鲁有兀者叔山无趾,踵〔1〕见仲尼。仲尼曰:“子不谨,前既犯患若是矣。虽今来,何及矣〔2〕!”无趾曰:“吾唯不知务〔3〕而轻用吾身,吾是以亡足。今吾来也,犹有尊足〔4〕者存,吾是以务〔5〕全之也。夫天无不覆〔6〕,地无不载,吾以夫子为天地,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!”孔子曰:“丘则陋〔7〕矣。夫子胡不入乎,请讲以所闻!”无趾出。孔子曰:“弟子勉之!夫无趾,兀者也,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,而况全德〔8〕#-666aa;乎!”

无趾语老聃〔9〕曰:“孔丘之于至#-666aa;,其未邪?彼何宾宾〔10〕以学子为?彼且蕲以諔诡〔11〕幻怪之名闻,不知至#-666aa;之以是为己桎梏〔13〕邪?”老聃曰: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〔13〕,以可不可为一贯〔14〕者,解其桎梏,其可乎?”无趾曰:“天刑〔15〕之,安可解!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踵:脚后跟,这里指用脚后跟走路。叔山无趾被刑断脚趾,所以只能用脚后跟来走路。

〔2〕何及:怎么赶得上。言外之意怎么能够补救。

〔3〕不知务:犹言不通晓事理。

〔4〕尊足:即尊于足,“尊足者”意思是比脚更尊贵的东西,这里指道德修养。

〔5〕务:务求,努力做到。

〔6〕无:莫名,没有什么。

〔7〕陋:浅薄固陋。

〔8〕全德:即全体,指形体没有残缺。

〔9〕老聃:即老子。

〔10〕宾宾:频频。学子:学者。

〔11〕蕲(qí):求。諔(chù)诡:奇异。

〔12〕桎梏:古代的一种刑具,犹如今言脚镣手铐,喻指束缚自己的工具。

〔13〕一条:一致,一样的。

〔14〕贯:通。“一贯”即齐一相通。

〔15〕天:自然。刑:这里讲作“惩罚”的意思。

【翻译】

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#-666aa;,名叫叔山无趾,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。孔子对他说:“你极不谨慎,早先犯了过错才留下如此的后果。虽然今天你来到了我这里,可是怎么能够追回以往呢!”叔山无趾说:“我只因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,所以才失掉了两只脚趾。如今我来到你这里,还保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,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。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,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,我把先生看作天地,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#-666aa;!”孔子说:“我孔丘实在浅薄。先生怎么不进来呢,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。”叔山无趾走了。孔子对他的弟子说:“你们要努力啊。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#-666aa;,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,何况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!”

叔山无趾对老子说:“孔子还未能达到‘至人’的境地吧?他为什么总把自己当成个学者呢?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,他不知道至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呢!”老子说:“你怎么不径直让他把生和死看成一样,把可以与不可以看作是齐一的,从而解脱他的枷锁,这样就可以了吧?”叔山无趾说:“这是上天加给他的处罚,哪里可以解脱!”

下一篇:鲁哀公问于仲尼曰:“卫有恶人焉,曰哀骀它。丈夫与之处者,思 而不能去也;妇人见之,请于父母曰:‘与为人妻,宁为夫子妾’者 ,数十而未止也。未尝有闻其唱者也,常和人而已矣。无君人之位以 济乎人之死,无聚禄以望人之腹,又以恶骇天下,和而不唱,知不出 乎四域,且而雌雄合乎前,是必有异乎人者也。寡人召而观之,果以 恶骇天下。与寡人处,不至以月数,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;不至乎 期年,而寡人信之。国无宰,而寡人传国焉。闷然而后应,氾而若辞。 寡人丑乎,卒授之国。无几何也,去寡人而行。寡人恤焉若有亡也, 若无与乐是国也。是何人者也!” 仲尼曰:“丘也尝使于楚矣,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。少焉眴若, 皆弃之而走。不见己焉尔,不得其类焉尔。所爱其母者,非爱其形 也,爱使其形者也。战而死者,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;刖者之屡,无 为爱之。皆无其本矣。为天子之诸御:不爪翦,不穿耳;取妻者止于 外,不得复使。形全犹足以为尔,而况全德之人乎!今哀骀它未言而 信,无功而亲,使人授己国,唯恐其不受也,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。” 哀公曰:“何谓才全?”仲尼曰:“死生、存亡、穷达、贫富、贤 与不肖、毁誉、饥渴、寒暑,是事之变、命之行也。日夜相代乎前,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。故不足以滑和,不可入于灵府。使之和豫, 通而不失于兑。使日夜无隙,而与物为春,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。是 之谓才全。”“何谓德不形?”曰:“平者,水停之盛也。其可以为 法也,内保之而外不荡也。德者,成和之修也。德不形者,物不能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