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尼之楚,楚王觞之。孙叔敖执爵而立。市南宜僚受酒而祭,曰:“古之人乎!于此言已。”曰:“丘也闻不言之言矣,未之尝言,于此乎言之: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;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;丘愿有喙三尺。”彼之谓不道之道,此之谓不言之辩。故德总乎道之所一,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,至矣。道之所一者,德不能同也。知之所不能知者,辩不能举也。名若儒墨而凶矣。故海不辞东流,大之至也。圣人并包天地,泽及天下,而不知其谁氏。是故生无爵,死无谥,实不聚,名不立,此之谓大人。狗不以善吠为良,人不以善言为贤,而况为大乎!夫为大不足以为大,而况为德乎!夫大备矣,莫若天地。然奚求焉,而大备矣!知大备者,无求,无失,无弃,不以物易己也。反己而不穷,循古而不摩,大人之诚!原文解释
仲尼之〔1〕楚,楚王觞〔2〕之,孙叔敖〔3〕执爵而立,市南宜僚〔4〕受酒而祭,曰:“古之#-666aa;乎!于此言已。”曰:“丘也闻不言之言〔5〕矣,未之尝言,于此乎言之:市南宜僚弄丸〔6〕而两家之难解,孙叔敖甘寝〔7〕秉羽而郢#-666aa;投兵,丘愿有喙三尺。〔8〕”彼〔9〕之谓不道之道,此〔10〕之谓不言之辩。故德总〔11〕乎道之一,而言休〔12〕乎知之所不知,至矣!道之所一者,德不能周也;知之所不能知者,辩不能举〔13〕也,名〔14〕若儒墨而凶矣。故海不辞东流,大之至也。圣#-666aa;并包天地,泽及天下,而不知其谁氏。是故生无爵,死无谥〔15〕,实〔16〕不聚,名〔17〕不立,此之谓大人〔18〕。狗不以善吠为良,人不以善言为贤,而况为大乎!夫为大不足以为大,而况为德乎!夫大备〔19〕矣,莫若天地。然奚〔20〕求焉?而大备矣!知大备者,无求、无失、无弃,不以物易己也。反己而不穷,循古而不摩〔21〕,大人之诚!
【注释】
〔1〕之:去、往。
〔2〕觞:酒器。作动词用作敬酒。
〔3〕孙叔敖:人名,据《左传》记载,他是楚庄王相,此时孔子尚未出生,此处是庄子的寓言。
〔4〕市甫宜僚:即熊宜僚,居市南,故称市南宜僚,亦号市南子,是楚国的勇士。
〔5〕不言之言:不说话的言论。
〔6〕弄丸:玩弄丸铃,玩弄弹丸。两家之难:指楚白公胜要作乱,想杀令尹子西,去请勇士市南宜僚,宜僚不答应,使者用剑威胁他,他仍然玩弄弹丸既不害怕,也不从命,于是白公胜欲作乱未成,此为弄丸解两家之难。
〔7〕甘寝:安寝。秉:执。羽:羽毛扇,郢:楚国的都城。郢人:指楚人。投兵,投弃兵器,不用兵器,不打仗。
〔8〕丘愿有喙三尺:孔子自己愿意有三尺长的嘴不能说话。喙,鸟嘴。鸟喙长不能鸣叫。
〔9〕彼:指孙叔敖和市南宜僚。
〔10〕此:指孔子。
〔11〕总:归根结底。一:齐一。
〔12〕休:停止,休止。
〔13〕举:辩举,并举。
〔14〕名:名声。凶:危险。
〔15〕谥:谥号。帝王死后送的号。
〔16〕实:实质。
〔17〕名:概念。
〔18〕大人:指圣人。
〔19〕大备:体现了大。
〔20〕奚:何。
〔21〕摩:揣摩。
【翻译】
孔子去楚国,楚王请他喝酒,孙叔敖拿着酒器而站立,市南宜僚洒酒而祭祀,说:“古代的#-666aa;啊!在这种情形下讲话。”孔子说:“我也听到过不说的言论了。未曾说过的话,在这种情景下讲话。市南宜僚玩弄弹丸,而解决了两家的危难;孙叔敖安寝摇扇而卧,而使楚#-666aa;停止用兵。我多嘴么!”他们所说的是不言之道,孔子所说的是不言之辩,故而归根到底是德与道的齐一,而言语停止在知识所不知的境遇,就是极点了。道的同一,德不能同;知识所不能知道的,善辩的#-666aa;也不能列举完。名声像儒墨,那就危险了。所以大海不制止河水东流,才能大到极点。圣人包容天地,恩泽到天下,而人民不知他是谁,所以,他活时无爵位,死后无谥号,财货不聚集,名声不建立,这就是大人。狗不因为善于叫唤便是好的,人不因为会说教便是贤人,何况成就大业的人呢!有心求取伟大倒不足以成为伟大,何况成德呢!最大而完备的,莫如天地,然而没有什么追求的,它却最大而完备了。知道大而完备的,是无所追求,无所丧失,无所舍弃,不用外物改变自己。返回自己的本性而不穷尽,因循常道而不矫饰,这就是大人的真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