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尼问于大史大、伯常骞、韦曰:“夫卫灵公饮酒湛乐,不听国家之政;田猎毕弋,不应诸侯之际: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?”大 曰:“是因是也。”伯常骞曰:“夫灵公有妻三人,同滥而浴。史鳅奉御而进所,搏币而扶翼。其慢若彼之甚也,见贤人若此其肃也,是其所以为灵公也。” 韦曰:“夫灵公也,死,卜葬于故墓,不吉;卜葬于沙丘而吉。掘之数仞,得石椁焉,洗而视之,有铭焉,曰:‘不冯其子,灵公夺而里之。’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!之二人何足以识之。”原文解释
仲尼问于大史〔1〕大韬、伯常骞、狶韦曰:“夫卫灵公饮酒湛〔2〕乐,不听〔3〕国家之政;田猎毕〔4〕弋,不应诸侯之际:其所以为灵公者,何邪〔5〕?”大韬曰:“是因是也。”伯常骞曰:“夫灵公有妻三#-666aa;,同滥〔6〕而浴,史鳅〔7〕奉御而进所,搏币〔8〕而扶翼。其慢〔9〕若彼之甚也,见贤#-666aa;若此其肃〔10〕也,是其所以为灵公也。”狶韦曰:“夫灵公也,死卜葬于故墓〔11〕,不吉;卜葬于沙丘〔12〕而吉。掘之数仞,得石槨〔13〕焉,洗而视之,有铭焉,曰:‘不冯〔14〕其子,灵公夺而里〔15〕之。’夫灵公之为灵久矣!之二#-666aa;,何足以识之〔16〕!”
【注释】
〔1〕大([tài)史:官名,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,策命诸侯卿大夫,记史实,编史书,管典籍和天文历法,掌三易和祭祀等。大韬、伯常骞、狶韦,三人都是大史。把狶韦解作《大宗师》中的狶韦氏实误。
〔2〕湛(dān):通耽。湛乐:过#-666dd;地享乐。
〔3〕听,管理,处理。
〔4〕毕:大网。弋:系绳的箭。
〔5〕为灵公者何也:谥号为什么称为灵公。按古代谥法,天子、诸侯国君死后多送谥号,其中有美谥和恶谥。
〔6〕滥:大浴盆,
〔7〕吏鳅:人名,即史鱼,卫国的大夫。
〔8〕搏币:接取币帛。扶翼:扶掖,即扶臂。
〔9〕慢:傲慢,放纵。彼:指与三妻同沐那样的事。
〔10〕肃:敬畏。
〔11〕故墓:生前挖好的寿穴。
〔12〕沙丘:地名,在盟津河北,即今河南孟津一带。
〔13〕石槨:石造的棺槨。
〔14〕冯(pīng):通“凭”,凭依。不冯其子:其子不冯的倒装。子:子孙。
〔15〕里:居。
〔16〕之:他们,二人:指大韬、伯常骞。
【翻译】
孔子问太史大韬、伯常骞和狶韦说:“卫灵公饮酒耽乐,不处理国家政务,狩猎网捕弋射兽鸟,不应承诸侯会盟,他却得到灵公的谥号,这是为什么呢?”大韬说:“就是因为这样才得到这样的谥号。”伯常春说:“灵公有三个妻子,他和三个妻子在一个大浴盆中洗澡。史鱼奉召来到灵公住所,灵公叫#-666aa;接取他献的币帛而使#-666aa;扶着他的臂膀。灵公放纵像与三妻同盆沐浴那样严重,然而他接见贤#-666aa;又如此肃然起敬,这就是他所以称为灵公的道理。”狶韦说:“灵公死了,卜葬在寿穴,不吉利;卜葬在沙丘就吉利。掘墓穴之深达到数时,得到一个石造的棺椁,洗去泥土后看它,上面有铭文说:‘不必依赖子孙,灵公可以取去而居在这里。’灵公的谥号称为“灵”,已经很久了,大韬、伯常骞这两个人怎么能知道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