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公二年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(经)
翻译(一)
(经)
原文(二)
二年春①,王二月,季孙斯、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帅师伐邾,取漷东田及沂西田②。
翻译(二)
二年春,周历二月,季孙斯、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率领#-666kk;队攻打邾国,占领了漷东的土地与沂西的土地。
原文(三)
癸巳,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③。
翻译(三)
癸巳,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与邾隐公在句绎结盟。
原文(四)
夏四月丙子,卫侯元卒。
翻译(四)
夏四月丙子,卫灵公元去世。
原文(五)
滕子来朝④。
翻译(五)
滕顷公来我国朝见。
原文(六)
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⑤。
翻译(六)
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把卫太子蒯聩送到戚邑。
原文(七)
秋八月甲戌,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⑥,郑师败绩。
翻译(七)
秋八月甲戌,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与郑罕达率领的#-666kk;队在铁丘交战,郑#-666kk;大败。
原文(八)
冬十月,葬卫灵公。
翻译(八)
冬十月,安葬卫灵公。
原文(九)
十有一月,蔡迁于州来⑦。
翻译(九)
十一月,蔡国迁移到州来。
原文(十)
蔡杀其大夫公子驷。
翻译(十)
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驷。
原文(十一)
(传)
翻译(十一)
(传)
原文(十二)
二年春,伐邾,将伐绞①。邾人爱其土,故赂以漷、沂之田而受盟。
翻译(十二)
二年春,攻打邾国,打算攻打绞邑。邾国#-666aa;爱惜他们都城的土地,所以用漷水、沂水边的田地作为贿赂,而接受盟约。
原文(十三)
初,卫侯游于郊,子南仆①。公曰:“余无子②,将立女。”不对。他日,又谓之。对曰:“郢不足以辱社稷,君其改图。君夫人在堂,三揖在下③,君命祗辱。”夏,卫灵公卒。夫人曰:“命公子郢为大子,君命也。”对曰:“郢异于他子④。且君没于吾手,若有之,郢必闻之。且亡人之子辄在⑤。”乃立辄。六月乙酉,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。宵迷,阳虎曰:“右河而南,必至焉。”使大子絻⑥,八人衰绖,伪自卫逆者。告于门,哭而入,遂居之。
翻译(十三)
起初,卫灵公去郊外游玩,子南驾车。灵公说:“我没有争气的嫡子,打算立你为继承#-666aa;。”子南不接口。过了些日子,卫灵公又对子南这样说,子南回答说:“我不足以承担国家重任,君王还是改变主意的好。君夫#-666aa;在上,卿、大夫、士在下,没和他们商量我就听从只能是有辱您的命令。”夏,卫灵公去世。夫#-666aa;说:“命公子郢为太子,这是国君的命令。”子南回答说:“我的志向与别人不同。再说我随从君王一直到他去世,如果有这话,我一定会听到。而且还有逃亡的太子的儿子辄在。”于是立了辄。六月乙酉,晋赵鞅送卫太子蒯聩到戚邑。晚上迷了路,阳虎说:“往右渡过黄河再往南,一定能到达。”让太子脱掉帽子,派八个人穿着丧#-666hh;,伪装成从卫都派去迎接太子的人,告诉守门人,号哭着进入戚邑,于是就住在戚邑。
原文(十四)
秋八月,齐人输范氏粟,郑子姚、子般送之〔1〕。士吉射逆之,赵鞅御之,遇于戚。阳虎曰:“吾车少,以兵车之旆〔2〕,与罕、驷兵车先陈。罕、驷自后随而从之,彼见吾貌,必有惧心。于是乎会之〔3〕,必大败之。”从之。卜战,龟焦。乐丁曰〔4〕:“《诗》曰:‘爰始爰谋,爰契我龟〔5〕。’谋协,以故兆询可也〔6〕。”简子誓曰:“范氏、中行氏,反易天明〔7〕,斩艾百姓,欲擅晋国而灭其君。寡君恃郑而保焉。今郑为不道,弃君助臣,二三子顺天明,从君命,经德义〔8〕,除诟耻,在此行也。克敌者,上大夫受县,下大夫受郡〔9〕,士田十万,庶人、工、商遂〔10〕,人臣、隶、圉免〔11〕。志父无罪〔12〕,君实图之。若其有罪,绞缢以戮,桐棺三寸,不设属辟〔13〕,素车朴马〔14〕,无入于兆〔15〕,下卿之罚也。”甲戌,将战,邮无恤御简子〔16〕,卫大子为右。登铁上〔17〕,望见郑师众,大子惧,自投于车下。子良授大子绥而乘之〔18〕,曰:“妇人也。”简子巡列,曰:“毕万〔19〕,匹夫也,七战皆获,有马百乘,死于牖下〔20〕。群子勉之,死不在寇。”繁羽御赵罗〔21〕,宋勇为右,罗无勇,麇之〔22〕。吏诘之,御对曰:“痁作而伏〔23〕。”卫大子祷曰:“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〔24〕,烈祖康叔〔25〕,文祖襄公〔26〕:郑胜乱从〔27〕,晋午在难〔28〕,不能治乱,使鞅讨之。蒯聩不敢自佚,备持矛焉。敢告无绝筋,无折骨,无面伤,以集大事〔29〕,无作三祖羞〔30〕。大命不敢请〔31〕,佩玉不敢爱。”郑人击简子中肩,毙于车中〔32〕,获其蠭旗〔33〕。大子救之以戈,郑师北,获温大夫赵罗〔34〕。大子复伐之,郑师大败,获齐粟千车。赵孟喜曰:“可矣。”傅傁曰〔35〕:“虽克郑,犹有知在,忧未艾也〔36〕。”
翻译(十四)
秋八月,齐国#-666aa;运送粮食给范氏,郑子姚、子般押运。士吉射前往迎接他们,赵鞅抵御他们,在戚地相遇。阳虎说:“我们的战车少,把主将的旗帜插在车上,与子姚、子般的兵车先行对阵。子姚、子般从后面赶上来交战,他见了我的面,一定会产生害怕。这时与他们交战,一定会大败他们。”赵鞅听从了他的建议。为作战而占卜,龟甲烤焦了。乐丁说:“《诗》说:‘开始计划商量,于是占卜刻龟。’谋划的事情相同,#-666hh;从以往的占卜结果就是了。”赵鞅起誓说:“范氏、中行氏,违反天命,斩杀百姓,想要在晋国专权擅政而消灭他们的国君。寡君依仗着郑国保护自己。现在郑国无道,抛弃国君帮助臣子,各位顺#-666ff;天命,#-666hh;从国君的命令,施行德义,消除耻辱,就在这次战斗了。战胜敌#-666aa;的,上大夫得到县为封邑,下大夫奖励一郡,士奖励十万亩田地,庶#-666aa;、工、商可步入仕途,奴仆、隶役获得自由。我如果能免于罪过,由君王考虑封赏。如果战败获罪,叛处绞刑,用三寸厚的薄桐木棺材敛尸,不用属棺、椑木,用没有装饰的车与没修剪过鬃毛的马送葬,不得葬入族墓,这是按照下卿地位所作的惩罚。”甲戌,将要交战,邮无恤为赵鞅驾车,卫太子蒯聩为车右。登上铁丘,望见郑国#-666kk;队人数众多,卫太子害怕得从车上摔了下来。邮无恤把绥带递给卫太子让他拉着上了车,说:“真像个妇女。”赵鞅巡视队伍,说:“毕万,只是个普通人,参加了七次战争,每次战争都有俘获,后来有了四百匹马,安定地死在家里。大伙儿努力吧,不一定会死在敌人手上。”繁羽为赵罗驾车,宋勇任车右,赵罗素来胆怯,人们用绳索把他固定在车上。#-666kk;吏询问原因,繁羽回答说:“他疟疾发作所以站不直。”卫太子祈祷说:“曾孙蒯聩谨此求告皇祖文王,烈祖康叔,文祖襄公,郑国的胜作乱,晋国的午正处危难之中,不能平定祸乱,派赵鞅去讨伐。蒯聩不敢自我放佚,充当了他持矛作战的车右。谨此求告不要让我断筋,不要让我折骨,不要让我面部受伤,以成就战事,不给三位祖先带来羞耻。死生的命运不敢请求,佩玉不敢爱惜谨此献上。”郑国人击中了赵鞅的肩膀,他倒在车中,郑国人获得了他的蠭旗。卫太子用戈救援赵鞅,郑#-666kk;败退,擒获了温大夫赵罗。卫太子再次进攻,郑军大败,缴获了齐国的一千车粮食。赵鞅#guoxue666-com;兴地说:“行了。”傅傁说:“虽然打败了郑国,还有知氏在那里,忧患还不能消除呢。”
原文(十五)
初,周人与范氏田,公孙尨税焉①,赵氏得而献之。吏请杀之,赵孟曰:“为其主也,何罪?”止而与之田。及铁之战,以徒五百人宵攻郑师,取蠭旗于子姚之幕下,献曰:“请报主德。”
翻译(十五)
起初,周朝#-666aa;给范氏田地,公孙尨前往收税,赵氏的族#-666aa;捕获他献给赵鞅。#-666kk;吏建议杀了他,赵鞅说:“他是为了他的主#-666aa;,有什么罪?”制止#-666kk;吏而给他田地。到了铁丘会战,公孙尨率领步兵五百人夜间攻打郑#-666kk;,在子姚的幕下夺取了蠭旗,献给赵鞅说:“谨以此报答主公的恩德。”
原文(十六)
追郑师。姚、般、公孙林殿而射,前列多死。赵孟曰:“国无小①。”既战,简子曰:“吾伏弢呕血②,鼓音不衰,今日我上也。”大子曰:“吾救主于车,退敌于下,我,右之上也。”邮良曰:“我两靷将绝③,吾能止之,我,御之上也。”驾而乘材④,两靷皆绝。
翻译(十六)
晋#-666kk;追击郑#-666kk;。子姚、子般、公孙林断后射箭,晋#-666kk;前锋部队很多#-666aa;被射死。赵鞅说:“国家不论大小,都有能射的将士。”战争结束,赵鞅说:“我伏在弓袋上吐血,但鼓声没有减低,今天的战#-666ii;,以我最大。”卫太子说:“我在车上救了主帅,在车下击退了敌#-666aa;,我是车右中#-666ii;劳最大的。”邮无恤说:“我的车两边的革带快要断了,我能使它保持不断,我是御者中#-666ii;劳最大的。”套上马装上些木材,两边的革带就断了。
原文(十七)
吴泄庸如蔡纳聘,而稍纳师。师毕入,众知之①,蔡侯告大夫②,杀公子驷以说,哭而迁墓。冬,蔡迁于州来。
翻译(十七)
吴国的泄庸去蔡国送聘礼,而逐渐让#-666kk;队进入蔡国。#-666kk;队全数进入,大家知道了,蔡昭侯告诉了大夫们,杀死了公子驷以塞责,哭着把坟墓迁走。冬,蔡国迁移到州来。
原文 | 翻译 |
(经) | (经) |
二年春,王二月,季孙斯、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帅师伐邾,取漷东田及沂西田。 | 二年春,周历二月,季孙斯、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率领#-666kk;队攻打邾国,占领了漷东的土地与沂西的土地。 |
癸巳,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。 | 癸巳,叔孙州仇、仲孙何忌与邾隐公在句绎结盟。 |
夏四月丙子,卫侯元卒。 | 夏四月丙子,卫灵公元去世。 |
滕子来朝。 | 滕顷公来我国朝见。 |
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。 | 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把卫太子蒯聩送到戚邑。 |
秋八月甲戌,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,郑师败绩。 | 秋八月甲戌,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与郑罕达率领的#-666kk;队在铁丘交战,郑#-666kk;大败。 |
冬十月,葬卫灵公。 | 冬十月,安葬卫灵公。 |
十有一月,蔡迁于州来。 | 十一月,蔡国迁移到州来。 |
蔡杀其大夫公子驷。 | 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驷。 |
(传) | (传) |
二年春,伐邾,将伐绞。邾人爱其土,故赂以漷、沂之田而受盟。 | 二年春,攻打邾国,打算攻打绞邑。邾国#-666aa;爱惜他们都城的土地,所以用漷水、沂水边的田地作为贿赂,而接受盟约。 |
初,卫侯游于郊,子南仆。公曰:“余无子,将立女。”不对。他日,又谓之。对曰:“郢不足以辱社稷,君其改图。君夫人在堂,三揖在下,君命祗辱。”夏,卫灵公卒。夫人曰:“命公子郢为大子,君命也。”对曰:“郢异于他子。且君没于吾手,若有之,郢必闻之。且亡人之子辄在。”乃立辄。六月乙酉,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。宵迷,阳虎曰:“右河而南,必至焉。”使大子絻,八人衰绖,伪自卫逆者。告于门,哭而入,遂居之。 | 起初,卫灵公去郊外游玩,子南驾车。灵公说:“我没有争气的嫡子,打算立你为继承#-666aa;。”子南不接口。过了些日子,卫灵公又对子南这样说,子南回答说:“我不足以承担国家重任,君王还是改变主意的好。君夫#-666aa;在上,卿、大夫、士在下,没和他们商量我就听从只能是有辱您的命令。”夏,卫灵公去世。夫#-666aa;说:“命公子郢为太子,这是国君的命令。”子南回答说:“我的志向与别人不同。再说我随从君王一直到他去世,如果有这话,我一定会听到。而且还有逃亡的太子的儿子辄在。”于是立了辄。六月乙酉,晋赵鞅送卫太子蒯聩到戚邑。晚上迷了路,阳虎说:“往右渡过黄河再往南,一定能到达。”让太子脱掉帽子,派八个人穿着丧#-666hh;,伪装成从卫都派去迎接太子的人,告诉守门人,号哭着进入戚邑,于是就住在戚邑。 |
秋八月,齐人输范氏粟,郑子姚、子般送之。士吉射逆之,赵鞅御之,遇于戚。阳虎曰:“吾车少,以兵车之旆,与罕、驷兵车先陈。罕、驷自后随而从之,彼见吾貌,必有惧心。于是乎会之,必大败之。”从之。卜战,龟焦。乐丁曰:“《诗》曰:‘爰始爰谋,爰契我龟。’谋协,以故兆询可也。”简子誓曰:“范氏、中行氏,反易天明,斩艾百姓,欲擅晋国而灭其君。寡君恃郑而保焉。今郑为不道,弃君助臣,二三子顺天明,从君命,经德义,除诟耻,在此行也。克敌者,上大夫受县,下大夫受郡,士田十万,庶人、工、商遂,人臣、隶、圉免。志父无罪,君实图之。若其有罪,绞缢以戮,桐棺三寸,不设属辟,素车朴马,无入于兆,下卿之罚也。”甲戌,将战,邮无恤御简子,卫大子为右。登铁上,望见郑师众,大子惧,自投于车下。子良授大子绥而乘之,曰:“妇人也。”简子巡列,曰:“毕万,匹夫也,七战皆获,有马百乘,死于牖下。群子勉之,死不在寇。”繁羽御赵罗,宋勇为右,罗无勇,麇之。吏诘之,御对曰:“痁作而伏。”卫大子祷曰:“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,烈祖康叔,文祖襄公:郑胜乱从,晋午在难,不能治乱,使鞅讨之。蒯聩不敢自佚,备持矛焉。敢告无绝筋,无折骨,无面伤,以集大事,无作三祖羞。大命不敢请,佩玉不敢爱。”郑人击简子中肩,毙于车中,获其蠭旗。大子救之以戈,郑师北,获温大夫赵罗。大子复伐之,郑师大败,获齐粟千车。赵孟喜曰:“可矣。”傅傁曰:“虽克郑,犹有知在,忧未艾也。” | 秋八月,齐国#-666aa;运送粮食给范氏,郑子姚、子般押运。士吉射前往迎接他们,赵鞅抵御他们,在戚地相遇。阳虎说:“我们的战车少,把主将的旗帜插在车上,与子姚、子般的兵车先行对阵。子姚、子般从后面赶上来交战,他见了我的面,一定会产生害怕。这时与他们交战,一定会大败他们。”赵鞅听从了他的建议。为作战而占卜,龟甲烤焦了。乐丁说:“《诗》说:‘开始计划商量,于是占卜刻龟。’谋划的事情相同,#-666hh;从以往的占卜结果就是了。”赵鞅起誓说:“范氏、中行氏,违反天命,斩杀百姓,想要在晋国专权擅政而消灭他们的国君。寡君依仗着郑国保护自己。现在郑国无道,抛弃国君帮助臣子,各位顺#-666ff;天命,#-666hh;从国君的命令,施行德义,消除耻辱,就在这次战斗了。战胜敌#-666aa;的,上大夫得到县为封邑,下大夫奖励一郡,士奖励十万亩田地,庶#-666aa;、工、商可步入仕途,奴仆、隶役获得自由。我如果能免于罪过,由君王考虑封赏。如果战败获罪,叛处绞刑,用三寸厚的薄桐木棺材敛尸,不用属棺、椑木,用没有装饰的车与没修剪过鬃毛的马送葬,不得葬入族墓,这是按照下卿地位所作的惩罚。”甲戌,将要交战,邮无恤为赵鞅驾车,卫太子蒯聩为车右。登上铁丘,望见郑国#-666kk;队人数众多,卫太子害怕得从车上摔了下来。邮无恤把绥带递给卫太子让他拉着上了车,说:“真像个妇女。”赵鞅巡视队伍,说:“毕万,只是个普通人,参加了七次战争,每次战争都有俘获,后来有了四百匹马,安定地死在家里。大伙儿努力吧,不一定会死在敌人手上。”繁羽为赵罗驾车,宋勇任车右,赵罗素来胆怯,人们用绳索把他固定在车上。#-666kk;吏询问原因,繁羽回答说:“他疟疾发作所以站不直。”卫太子祈祷说:“曾孙蒯聩谨此求告皇祖文王,烈祖康叔,文祖襄公,郑国的胜作乱,晋国的午正处危难之中,不能平定祸乱,派赵鞅去讨伐。蒯聩不敢自我放佚,充当了他持矛作战的车右。谨此求告不要让我断筋,不要让我折骨,不要让我面部受伤,以成就战事,不给三位祖先带来羞耻。死生的命运不敢请求,佩玉不敢爱惜谨此献上。”郑国人击中了赵鞅的肩膀,他倒在车中,郑国人获得了他的蠭旗。卫太子用戈救援赵鞅,郑#-666kk;败退,擒获了温大夫赵罗。卫太子再次进攻,郑军大败,缴获了齐国的一千车粮食。赵鞅#guoxue666-com;兴地说:“行了。”傅傁说:“虽然打败了郑国,还有知氏在那里,忧患还不能消除呢。” |
初,周人与范氏田,公孙尨税焉,赵氏得而献之。吏请杀之,赵孟曰:“为其主也,何罪?”止而与之田。及铁之战,以徒五百人宵攻郑师,取蠭旗于子姚之幕下,献曰:“请报主德。” | 起初,周朝#-666aa;给范氏田地,公孙尨前往收税,赵氏的族#-666aa;捕获他献给赵鞅。#-666kk;吏建议杀了他,赵鞅说:“他是为了他的主#-666aa;,有什么罪?”制止#-666kk;吏而给他田地。到了铁丘会战,公孙尨率领步兵五百人夜间攻打郑#-666kk;,在子姚的幕下夺取了蠭旗,献给赵鞅说:“谨以此报答主公的恩德。” |
追郑师。姚、般、公孙林殿而射,前列多死。赵孟曰:“国无小。”既战,简子曰:“吾伏弢呕血,鼓音不衰,今日我上也。”大子曰:“吾救主于车,退敌于下,我,右之上也。”邮良曰:“我两靷将绝,吾能止之,我,御之上也。”驾而乘材,两靷皆绝。 | 晋#-666kk;追击郑#-666kk;。子姚、子般、公孙林断后射箭,晋#-666kk;前锋部队很多#-666aa;被射死。赵鞅说:“国家不论大小,都有能射的将士。”战争结束,赵鞅说:“我伏在弓袋上吐血,但鼓声没有减低,今天的战#-666ii;,以我最大。”卫太子说:“我在车上救了主帅,在车下击退了敌#-666aa;,我是车右中#-666ii;劳最大的。”邮无恤说:“我的车两边的革带快要断了,我能使它保持不断,我是御者中#-666ii;劳最大的。”套上马装上些木材,两边的革带就断了。 |
吴泄庸如蔡纳聘,而稍纳师。师毕入,众知之,蔡侯告大夫,杀公子驷以说,哭而迁墓。冬,蔡迁于州来。 | 吴国的泄庸去蔡国送聘礼,而逐渐让#-666kk;队进入蔡国。#-666kk;队全数进入,大家知道了,蔡昭侯告诉了大夫们,杀死了公子驷以塞责,哭着把坟墓迁走。冬,蔡国迁移到州来。 |
扩展阅读
【注释】
①二年:公元前493年。
②漷东:漷水之东,在今山东滕县。沂西:沂水之西,亦在滕县。
③邾子:邾隐公。句绎:在今山东邹县东南。
④滕子:滕顷公。
⑤戚:在今河南濮阳县北。
⑥铁:在今濮阳县西北。
⑦州来:吴地,今安徽风台县。
【注释】
①绞:邾邑,在今山东滕县北。
【注释】
①子南:灵公子,名郢。仆:驾车。
②无子:指没有争气的嫡子。灵公太子蒯聩出逃在外。
③三揖:卿、大夫、士。
④异于他子:谓自己的志向与别#-666aa;不同,不愿为国君。
⑤亡#-666aa;:太子蒯聩。
⑥絻:免冠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子姚:罕达。子般:驷弘。
〔2〕兵车之旆:主将的旗帜。
〔3〕会:交战。
〔4〕乐丁:晋大夫。
〔5〕所引诗见《诗·大雅·绵》。
〔6〕故兆:即始纳卫太子所得吉兆。询:信。
〔7〕天明:即天命。
〔8〕经:治。
〔9〕郡:一县#-666dd;四郡。
〔10〕遂:入仕途。
〔11〕#-666aa;臣、隶、圉:均为奴隶。
〔12〕志父:即赵鞅。
〔13〕属辟:古天子、诸侯,卿大夫之棺皆有数重,大棺内之大棺为属,近身之棺为椑,亦称辟。卿的大棺八寸厚,属六寸厚。
〔14〕素车:不以翣、柳饰车。翣为羽毛伞形物,灵车行时,持之两旁随行。柳为复在柩车上的饰物。朴马:未修剪鬃毛的马。
〔15〕兆:兆域,族中墓地。
〔16〕邮无恤:王良。即子良。
〔17〕铁:丘名,见本年经注。
〔18〕绥:上车时拉的绳索。
〔19〕毕万:晋臣,见闵公元年传。
〔20〕死于牖下:谓得善终。
〔21〕赵罗:赵武之子。
〔22〕麇:束绑。
〔23〕痁:寒战病。
〔24〕曾孙:孙之子以下,祭祀先祖皆自称曾孙。
〔25〕烈祖:始封君。
〔26〕文祖:继业之君。
〔27〕郑胜:郑声公。乱从:作乱。
〔28〕晋午:晋定公。
〔29〕集:成。
〔30〕作:为。
〔31〕大命:死生之命。
〔32〕毙:倒。
〔33〕蠭旗:旗名。
〔34〕温大夫赵罗:或谓此赵罗与上赵罗非一#-666aa;。
〔35〕傅傁:赵鞅部属。
〔36〕艾:止。
【注释】
①公孙尨:范氏家臣。税:为范氏收地税。
【注释】
①杜注:“言虽小国,犹有善射者。”
②弢:弓袋。
③靷:引车前行的革带。
④材:细木。
【注释】
①杜注:“元年,蔡请迁于吴,中悔,故因聘袭之。”
②蔡侯:蔡昭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