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左传》 » 哀公 > 哀公六年

哀公六年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(经)

翻译(一)

(经)

原文(二)

六年春,城邾瑕

翻译(二)

六年春,修筑邾瑕的城墙。

原文(三)

晋赵鞅帅师伐鲜虞。

翻译(三)

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攻打鲜虞国。

原文(四)

吴伐陈。

翻译(四)

吴国攻打陈国。

原文(五)

夏,齐国夏及高张来奔。

翻译(五)

夏,齐国夏与#guoxue666-com;张逃来我国。

原文(六)

叔还会吴于柤

翻译(六)

叔还与吴国#-666aa;在柤地相会。

原文(七)

秋七月庚寅,楚子轸卒

翻译(七)

秋七月庚寅,楚昭王轸去世。

原文(八)

齐阳生入于齐

翻译(八)

齐阳生进入齐国。

原文(九)

齐陈乞弑其君荼。

翻译(九)

齐陈乞杀死他的国君荼。

原文(十)

冬,仲孙何忌帅师伐邾。

翻译(十)

冬,仲孙何忌率领#-666kk;队攻打邾国。

原文(十一)

宋向巢帅师伐曹。

翻译(十一)

宋向巢率领#-666kk;队攻打曹国。

原文(十二)

(传)

翻译(十二)

(传)

原文(十三)

六年春,晋伐鲜虞,治范氏之乱也。

翻译(十三)

六年春,晋国攻打鲜虞,是为了惩罚它帮助范氏作乱。

原文(十四)

吴伐陈,复修旧怨也。楚子曰:“吾先君与陈有盟,不可以不救。”乃救陈,师于城父

翻译(十四)

吴国攻打陈国,这是再次清算过去的怨仇。楚昭王说:“我们先君与陈国有盟约,不可以不去救援。”于是救援陈国,驻扎在城父。

原文(十五)

齐陈乞伪事高、国者,每朝必骖乘焉。所从必言诸大夫,曰:“彼皆偃蹇,将弃子之命。皆曰:‘高、国得君,必逼我,盍去诸?’固将谋子,子早图之。图之,莫如尽灭之。需,事之下也。”及朝,则曰:“彼虎狼也,见我在子之侧,杀我无日矣。请就之位。”又谓诸大夫曰:“二子者祸矣!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,曰,国之多难,贵宠之由,尽去之而后君定。既成谋矣,盍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大夫从之。夏六月戊辰,陈乞、鲍牧及诸大夫,以甲入于公宫。昭子闻之,与惠子乘如公,战于庄,败。国人追之。国夏奔莒,遂及高张、晏圉、弦施来奔。

翻译(十五)

齐陈乞假意事奉国夏、#guoxue666-com;张,每次上朝,一定和他们同乘一辆车,站在车右。不管去哪儿,总是谈起大夫们的事,说:“那些#-666aa;都个个骄傲狂妄,打算不#-666hh;从你们的命令。他们都说:‘高氏、国氏得到君王的宠信掌权,一定会逼迫我们,何不把他们赶走?’就是这样打你们的主意,你们及早考虑对策。考虑对策,没有比把他们全杀了的好。犹疑不决,是处理事情的下策。”到了朝廷上,就说:“那些#-666aa;都是虎狼,看见我站在你们旁边,用不了多久就会杀死我。请让我回到他们的班列中去。”又对大夫们说:“这两位要发动祸乱了!他们凭仗掌握了国君而想要动各位的脑筋,说,国家之所以多难,是由于贵宠造成的,把这些#-666aa;都消灭了君王的地位才能安定。已经计划好了,何不乘他们还没有发动,先动手?等到他们发动了再后悔,就来不及了。”大夫们听从了他的建议。夏六月戊辰,陈乞、鲍牧与大夫们率领甲士入公宫。高张听说后,与国夏驾车到齐侯那儿,与大夫们在庄街交战,被打败。国人追击他们。国夏逃往莒国,于是与高张、晏圉、弦施逃来我国。

原文(十六)

秋七月,楚子在城父,将救陈,卜战不吉,卜退不吉。王曰:“然则死也!再败楚师,不如死。弃盟逃仇,亦不如死。死一也,其死仇乎!”命公子申为王,不可;则命公子结,亦不可;则命公子启,五辞而后许。将战,王有疾。庚寅,昭王攻大冥,卒于城父。子闾退,曰:“君王舍其子而让,群臣敢忘君乎?从君之命,顺也。立君之子,亦顺也。二顺不可失也。”与子西、子期谋,潜师闭涂,逆越女之子章,立之而后还。

翻译(十六)

秋七月,楚昭王在城父,将要救援陈国。为出战占卜,不吉利,为退兵占卜,也不吉利。昭王说:“那么就只有死了!再次使楚#-666kk;失败,不如死。抛弃盟约、逃避仇敌,也不如死。横竖是一死,还是与仇敌战死吧!”命令公子申继位为王,公子申不答应;就命令公子结,公子结也不答应;又命令公子启,公子启推辞了五次后答应了。将要交战,昭王生病。庚寅,昭王攻打大冥,死在城父。公子启退兵,说:“君王舍弃他的儿子而让位,臣子们怎敢忘记君王?#-666hh;从君王的命令,是顺#-666ff;礼义。拥立君王的儿子,也是顺#-666ff;礼义。两种情理都不能去掉。”与公子申、公子结商量,秘密移动#-666kk;队,封闭所经道路,迎接越女所生的儿子章而立为国君,然后回兵。

原文(十七)

是岁也,有云如众赤鸟,夹日以飞,三日。楚子使问诸周大史,周大史曰:“其当王身乎。若禜之,可移于令尹、司马。”王曰:“除腹心之疾,而置诸股肱,何益?不穀不有大过,天其夭诸?有罪受罚,又焉移之?”遂弗禜。

翻译(十七)

这一年,天上有云像一群红色的鸟,夹着太阳飘飞了三天。楚昭王派#-666aa;去向周太史请教,周太史说:“恐怕要应验在昭王身上吧!如果禳祭,可以转移到令尹、司马身上。”昭王说:“消除腹心的疾病,而移到大腿、胳膊上,有什么好处?鄙#-666aa;没有重大的过错,上天难道会让我夭折?有罪受到惩罚,又能移到哪里去?”就没有禳祭。

原文(十八)

初,昭王有疾,卜曰:“河为祟。”王弗祭。大夫请祭诸郊。王曰:“三代命祀,祭不越望。江、汉、雎、漳,楚之望也。祸福之至,不是过也。不穀虽不德,河非所获罪也。”遂弗祭。孔子曰:“楚昭王知大道矣!其不失国也,宜哉!《夏书》曰:‘惟彼陶唐,帅彼天常,有此冀方。今失其行,乱其纪纲,乃灭而亡。’又曰:‘允出兹在兹。’由己率常,可矣。”

翻译(十八)

起初,昭王有病,占卜的结果说是黄河#-666nn;作祟,昭王不肯祭祀。大夫请求在郊外祭祀黄河#-666nn;,昭王说:“三代时规定的祭祀制度,祭祀不超过本国的山川。长江、汉水、雎水、漳水,是楚国应该祭祀的河川。祸福的到来,不会超过这些#-666nn;祇。鄙#-666aa;虽然没有德行,黄河神不是我所能得罪的。”就没有祭祀。孔子说:“楚昭王明白大道理了!他没有失掉国家,真是应当!《夏书》说:‘那位古代国君陶唐,遵循上天的纲常,拥有这中原地方。现在有#-666aa;胡乱闯,毁坏了治国的法律与大纲,于是就被#-666aa;灭亡。’又说:‘拿出了什么就得到什么。’听凭自己来遵循天道,就可以了。”

原文(十九)

八月,齐邴意兹来奔。

翻译(十九)

八月,齐邴意兹逃来我国。

原文(二十)

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。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〔1〕,曰:“尝献马于季孙,不入于上乘,故又献此,请与子乘之。”出莱门而告之故〔2〕。阚止知之〔3〕,先待诸外。公子曰:“事来可知,反,与壬也处〔4〕。”戒之,遂行。逮夜,至于齐,国人知之。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〔5〕,与馈者皆入〔6〕。冬十月丁卯,立之。将盟〔7〕,鲍子醉而往〔8〕。其臣差车鲍点曰〔9〕:“此谁之命也?”陈子曰:“受命于鲍子。”遂诬鲍子曰:“子之命也。”鲍子曰:“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〔10〕?而背之也!”悼公稽首〔11〕,曰:“吾子奉义而行者也,若我可,不必亡一大夫。若我不可,不必亡一公子。义则进,否则退,敢不唯子是从?废兴无以乱,则所愿也。”鲍子曰:“谁非君之子?”乃受盟。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〔12〕。去鬻姒,杀王甲,拘江说,囚王豹于句窦之丘〔13〕。公使朱毛告于陈子〔14〕,曰:“微子则不及此。然君异于器,不可以二。器二不匮,君二多难,敢布诸大夫。”僖子不对而泣,曰:“君举不信群臣乎〔15〕?以齐国之困,困又有忧〔16〕。少君不可以访,是以求长君,庶亦能容群臣乎!不然,夫孺子何罪?”毛复命,公悔之。毛曰:“君大访于陈子,而图其小可也。”使毛迁孺子于骀〔17〕,不至,杀诸野幕之下,葬诸殳冒淳〔18〕

翻译(二十)

陈僖子派#-666aa;召公子阳生回国。阳生驾着车去见南郭且于,说:“曾献马给季孙,没能列为他的上等马,所以又献这马,请和你一起坐上试一试。”出了莱门,阳生才告诉他原因。阚止知道了阳生的事,预先等在郊外。阳生说:“事情还没有明朗,你回去,和壬住在一起。”告诫了阚止一番,就往齐国。到了晚上,到达齐国,国内的#-666aa;知道他回来了,陈僖子让子士的母亲#-666hh;侍他,与送食物的#-666aa;一起进入宫内。冬十月丁卯,立阳生为国君。将要与大夫们盟誓,鲍牧喝醉了酒前往。鲍子的家臣差车鲍点说:“这是谁下的命令?”陈僖子说:“接受鲍子的命令。”就硬赖鲍子说:“是您下的命令。”鲍子说:“你忘记了君王为这小孩子做牛而跌断了牙齿的事了吗?却忍心背叛他!”阳生叩头说:“您是持奉道义而行事的人,如果我可以做国君,不必杀掉一个大夫。如果我不能做国君,也不必杀掉一位公子。#-666ff;乎道义就向前,不#-666ff;乎道义就退后,岂敢不唯你是从。是废是立都不要引起祸乱,这就是我的愿望。”鲍子说:“你们哪一个不是国君的儿子?”于是接受了盟约。派胡姬带着安孺子去了赖地。把鬻姒送往别地,杀死王甲,拘#-666mm;江说,把王豹囚#-666mm;在句窦之丘。阳生派朱毛告诉陈僖子,说:“不是您我到不了现在的地位。然而国君与器具不同,不能有两个。器具有双份免于匮乏,国君有两个就多祸难。谨此向您陈述。”僖子不回答而哭泣,说:“君王对臣子都不信任吗?因为齐国遭饥荒而贫困,贫困中又有战争忧患,年轻的国君无法请示,这才找来年长的做国君,以为也许能容忍臣子们吧!不然的话,那个小孩子又有什么罪?”朱毛向阳生汇报,阳生后悔。朱毛说:“君王遇到大事征询陈子的意见,对小事就自己策划决定就是了。”悼公派朱毛把安孺子迁往骀地,还没到,把他杀死在野外的帐篷里,安葬在殳冒淳。

原文翻译

(经)

(经)

六年春,城邾瑕。

六年春,修筑邾瑕的城墙。

晋赵鞅帅师伐鲜虞。

晋赵鞅率领#-666kk;队攻打鲜虞国。

吴伐陈。

吴国攻打陈国。

夏,齐国夏及高张来奔。

夏,齐国夏与#guoxue666-com;张逃来我国。

叔还会吴于柤。

叔还与吴国#-666aa;在柤地相会。

秋七月庚寅,楚子轸卒。

秋七月庚寅,楚昭王轸去世。

齐阳生入于齐。

齐阳生进入齐国。

齐陈乞弑其君荼。

齐陈乞杀死他的国君荼。

冬,仲孙何忌帅师伐邾。

冬,仲孙何忌率领#-666kk;队攻打邾国。

宋向巢帅师伐曹。

宋向巢率领#-666kk;队攻打曹国。

(传)

(传)

六年春,晋伐鲜虞,治范氏之乱也。

六年春,晋国攻打鲜虞,是为了惩罚它帮助范氏作乱。

吴伐陈,复修旧怨也。楚子曰:“吾先君与陈有盟,不可以不救。”乃救陈,师于城父。

吴国攻打陈国,这是再次清算过去的怨仇。楚昭王说:“我们先君与陈国有盟约,不可以不去救援。”于是救援陈国,驻扎在城父。

齐陈乞伪事高、国者,每朝必骖乘焉。所从必言诸大夫,曰:“彼皆偃蹇,将弃子之命。皆曰:‘高、国得君,必逼我,盍去诸?’固将谋子,子早图之。图之,莫如尽灭之。需,事之下也。”及朝,则曰:“彼虎狼也,见我在子之侧,杀我无日矣。请就之位。”又谓诸大夫曰:“二子者祸矣!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,曰,国之多难,贵宠之由,尽去之而后君定。既成谋矣,盍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大夫从之。夏六月戊辰,陈乞、鲍牧及诸大夫,以甲入于公宫。昭子闻之,与惠子乘如公,战于庄,败。国人追之。国夏奔莒,遂及高张、晏圉、弦施来奔。

齐陈乞假意事奉国夏、#guoxue666-com;张,每次上朝,一定和他们同乘一辆车,站在车右。不管去哪儿,总是谈起大夫们的事,说:“那些#-666aa;都个个骄傲狂妄,打算不#-666hh;从你们的命令。他们都说:‘高氏、国氏得到君王的宠信掌权,一定会逼迫我们,何不把他们赶走?’就是这样打你们的主意,你们及早考虑对策。考虑对策,没有比把他们全杀了的好。犹疑不决,是处理事情的下策。”到了朝廷上,就说:“那些#-666aa;都是虎狼,看见我站在你们旁边,用不了多久就会杀死我。请让我回到他们的班列中去。”又对大夫们说:“这两位要发动祸乱了!他们凭仗掌握了国君而想要动各位的脑筋,说,国家之所以多难,是由于贵宠造成的,把这些#-666aa;都消灭了君王的地位才能安定。已经计划好了,何不乘他们还没有发动,先动手?等到他们发动了再后悔,就来不及了。”大夫们听从了他的建议。夏六月戊辰,陈乞、鲍牧与大夫们率领甲士入公宫。高张听说后,与国夏驾车到齐侯那儿,与大夫们在庄街交战,被打败。国人追击他们。国夏逃往莒国,于是与高张、晏圉、弦施逃来我国。

秋七月,楚子在城父,将救陈,卜战不吉,卜退不吉。王曰:“然则死也!再败楚师,不如死。弃盟逃仇,亦不如死。死一也,其死仇乎!”命公子申为王,不可;则命公子结,亦不可;则命公子启,五辞而后许。将战,王有疾。庚寅,昭王攻大冥,卒于城父。子闾退,曰:“君王舍其子而让,群臣敢忘君乎?从君之命,顺也。立君之子,亦顺也。二顺不可失也。”与子西、子期谋,潜师闭涂,逆越女之子章,立之而后还。

秋七月,楚昭王在城父,将要救援陈国。为出战占卜,不吉利,为退兵占卜,也不吉利。昭王说:“那么就只有死了!再次使楚#-666kk;失败,不如死。抛弃盟约、逃避仇敌,也不如死。横竖是一死,还是与仇敌战死吧!”命令公子申继位为王,公子申不答应;就命令公子结,公子结也不答应;又命令公子启,公子启推辞了五次后答应了。将要交战,昭王生病。庚寅,昭王攻打大冥,死在城父。公子启退兵,说:“君王舍弃他的儿子而让位,臣子们怎敢忘记君王?#-666hh;从君王的命令,是顺#-666ff;礼义。拥立君王的儿子,也是顺#-666ff;礼义。两种情理都不能去掉。”与公子申、公子结商量,秘密移动#-666kk;队,封闭所经道路,迎接越女所生的儿子章而立为国君,然后回兵。

是岁也,有云如众赤鸟,夹日以飞,三日。楚子使问诸周大史,周大史曰:“其当王身乎。若禜之,可移于令尹、司马。”王曰:“除腹心之疾,而置诸股肱,何益?不穀不有大过,天其夭诸?有罪受罚,又焉移之?”遂弗禜。

这一年,天上有云像一群红色的鸟,夹着太阳飘飞了三天。楚昭王派#-666aa;去向周太史请教,周太史说:“恐怕要应验在昭王身上吧!如果禳祭,可以转移到令尹、司马身上。”昭王说:“消除腹心的疾病,而移到大腿、胳膊上,有什么好处?鄙#-666aa;没有重大的过错,上天难道会让我夭折?有罪受到惩罚,又能移到哪里去?”就没有禳祭。

初,昭王有疾,卜曰:“河为祟。”王弗祭。大夫请祭诸郊。王曰:“三代命祀,祭不越望。江、汉、雎、漳,楚之望也。祸福之至,不是过也。不穀虽不德,河非所获罪也。”遂弗祭。孔子曰:“楚昭王知大道矣!其不失国也,宜哉!《夏书》曰:‘惟彼陶唐,帅彼天常,有此冀方。今失其行,乱其纪纲,乃灭而亡。’又曰:‘允出兹在兹。’由己率常,可矣。”

起初,昭王有病,占卜的结果说是黄河#-666nn;作祟,昭王不肯祭祀。大夫请求在郊外祭祀黄河#-666nn;,昭王说:“三代时规定的祭祀制度,祭祀不超过本国的山川。长江、汉水、雎水、漳水,是楚国应该祭祀的河川。祸福的到来,不会超过这些#-666nn;祇。鄙#-666aa;虽然没有德行,黄河神不是我所能得罪的。”就没有祭祀。孔子说:“楚昭王明白大道理了!他没有失掉国家,真是应当!《夏书》说:‘那位古代国君陶唐,遵循上天的纲常,拥有这中原地方。现在有#-666aa;胡乱闯,毁坏了治国的法律与大纲,于是就被#-666aa;灭亡。’又说:‘拿出了什么就得到什么。’听凭自己来遵循天道,就可以了。”

八月,齐邴意兹来奔。

八月,齐邴意兹逃来我国。

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。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,曰:“尝献马于季孙,不入于上乘,故又献此,请与子乘之。”出莱门而告之故。阚止知之,先待诸外。公子曰:“事来可知,反,与壬也处。”戒之,遂行。逮夜,至于齐,国人知之。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,与馈者皆入。冬十月丁卯,立之。将盟,鲍子醉而往。其臣差车鲍点曰:“此谁之命也?”陈子曰:“受命于鲍子。”遂诬鲍子曰:“子之命也。”鲍子曰:“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?而背之也!”悼公稽首,曰:“吾子奉义而行者也,若我可,不必亡一大夫。若我不可,不必亡一公子。义则进,否则退,敢不唯子是从?废兴无以乱,则所愿也。”鲍子曰:“谁非君之子?”乃受盟。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。去鬻姒,杀王甲,拘江说,囚王豹于句窦之丘。公使朱毛告于陈子,曰:“微子则不及此。然君异于器,不可以二。器二不匮,君二多难,敢布诸大夫。”僖子不对而泣,曰:“君举不信群臣乎?以齐国之困,困又有忧。少君不可以访,是以求长君,庶亦能容群臣乎!不然,夫孺子何罪?”毛复命,公悔之。毛曰:“君大访于陈子,而图其小可也。”使毛迁孺子于骀,不至,杀诸野幕之下,葬诸殳冒淳。

陈僖子派#-666aa;召公子阳生回国。阳生驾着车去见南郭且于,说:“曾献马给季孙,没能列为他的上等马,所以又献这马,请和你一起坐上试一试。”出了莱门,阳生才告诉他原因。阚止知道了阳生的事,预先等在郊外。阳生说:“事情还没有明朗,你回去,和壬住在一起。”告诫了阚止一番,就往齐国。到了晚上,到达齐国,国内的#-666aa;知道他回来了,陈僖子让子士的母亲#-666hh;侍他,与送食物的#-666aa;一起进入宫内。冬十月丁卯,立阳生为国君。将要与大夫们盟誓,鲍牧喝醉了酒前往。鲍子的家臣差车鲍点说:“这是谁下的命令?”陈僖子说:“接受鲍子的命令。”就硬赖鲍子说:“是您下的命令。”鲍子说:“你忘记了君王为这小孩子做牛而跌断了牙齿的事了吗?却忍心背叛他!”阳生叩头说:“您是持奉道义而行事的人,如果我可以做国君,不必杀掉一个大夫。如果我不能做国君,也不必杀掉一位公子。#-666ff;乎道义就向前,不#-666ff;乎道义就退后,岂敢不唯你是从。是废是立都不要引起祸乱,这就是我的愿望。”鲍子说:“你们哪一个不是国君的儿子?”于是接受了盟约。派胡姬带着安孺子去了赖地。把鬻姒送往别地,杀死王甲,拘#-666mm;江说,把王豹囚#-666mm;在句窦之丘。阳生派朱毛告诉陈僖子,说:“不是您我到不了现在的地位。然而国君与器具不同,不能有两个。器具有双份免于匮乏,国君有两个就多祸难。谨此向您陈述。”僖子不回答而哭泣,说:“君王对臣子都不信任吗?因为齐国遭饥荒而贫困,贫困中又有战争忧患,年轻的国君无法请示,这才找来年长的做国君,以为也许能容忍臣子们吧!不然的话,那个小孩子又有什么罪?”朱毛向阳生汇报,阳生后悔。朱毛说:“君王遇到大事征询陈子的意见,对小事就自己策划决定就是了。”悼公派朱毛把安孺子迁往骀地,还没到,把他杀死在野外的帐篷里,安葬在殳冒淳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六年:公元前489年。

邾瑕:据杜注,在今山东济宁市南。

柤:本楚地,在今江苏邳州市北。

楚子:楚昭王,本名壬。轸,或作“珍”。

阳生:齐景公庶子,上年逃于鲁。后即位为悼公。

【注释】

楚子:楚昭王。

城父:北城父,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

【注释】

所从:所往之处。

偃蹇:骄傲。

需:犹疑不决。

鲍牧:鲍圉孙。

庄:临淄城内大街名。

【注释】

公子申:即子西。

公子结:即子期。

公子启:即子闾。

大冥:在今河南项城县。

【注释】

禜:禳祭。

夭:昭王幼年即位,在位二十七年,时三十几岁,故云夭折。

【注释】

望:望祭,指祭祀本国山川,遥望而祭,故名。

帅:同“率”,遵循。天常:上天制予#-666aa;的常道。

冀方:中国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南郭且于:齐公子鉏,居鲁南郊。

〔2〕莱门:鲁都城门名。

〔3〕阚止:阳生家臣,字子我。

〔4〕壬:阳生之子。

〔5〕子士之母:陈僖子之妾。

〔6〕杜注:“陈僖子又令阳生随馈食之#-666aa;#-666aa;处公宫。”

〔7〕杜注:“盟诸大夫。”

〔8〕鲍子:鲍牧。

〔9〕差车:主车之官。

〔10〕孺子:指已立为君的公子荼。

〔11〕悼公:阳生即位,为悼公。

〔12〕安孺子:即荼,在位不及一年,年幼被杀,无谥,号安孺子。赖:在今山东章丘县。

〔13〕杜注:“三子,景公嬖臣,荼之#-666bb;也。”

〔14〕朱毛:齐大夫。

〔15〕举:皆。

〔16〕杜注:“内有饥荒之困,又有兵革之忧。”

〔17〕骀:在今山东临朐县。

〔18〕殳冒淳:地名,具体所在不详。

下一篇:哀公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