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本草纲目》 » 第九卷 谷部 > 黍(shǔ)

黍(shǔ)

重要提示: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,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(治疗)。

黍(shǔ)插图

【释名】

白黍为芑,黑黍为秬。

【集解】

(颂说)汴州、洛阳、河南、陕西一带都有种植。(时珍说)它又有红、白、黄、黑几个品种。白黍米黏性次于糯米,红黍米黏性最强,可以蒸着吃,也可煮粥。将黍米用菰叶裹成粽子吃。现今#-666aa;们称为角黍。

黍米(气味)甘,温,无毒。

〖主治〗

益气,补中。将它烧成灰后,用油调和,涂抹于棒伤处,可以止痛。还可以将它嚼成浓汁,涂治小孩的鹅口疮。丹黍米(气味)甘,微寒,无毒。

〖主治〗

咳嗽哮喘,霍乱,止泻痢,除热,止烦渴。下气,止咳嗽,退热。食鳖引起的包块,用新收的红黍米的淘米水,生#-666hh;一升,不超过两三天就可以治愈。

穰茎并根(气味)辛,热,有小毒。

〖主治〗

煮汁饮之,解苦瓠毒。浴身,去浮肿。和小豆煮汁#-666hh;,下小便。

黍(shǔ)插图

〖附方〗

1. 男子阳痿。黍米三两,煮成稀粥,和酒同饮,发汗至足即愈。

2. 心痛不愈。黍米淘汁温#-666hh;

3. 关节脱臼。用黍米粉、铁浆粉各半斤,葱一斤,同炒存性,研成末。用醋调服三次后,水调入再加少许醋贴之,效果明显。

4. 小儿鹅口疮,不吃乳。丹黍米嚼汁涂搽。

下一篇:蜀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