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茶经》 » 目录 » 二之具 > 甑,或木或瓦,匪腰而泥,篮以箪之,篾以系之+始其蒸…+

甑,或木或瓦,匪腰而泥,篮以箪之,篾以系之。始其蒸也,入乎箪;既其熟也,出乎箪。釜涸,注于甑中。(甑,不带而泥之。)又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,散所蒸芽笋并叶,畏流其膏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note-name:甑1甑:古时蒸煮炊具,和今天的蒸锅类似。,或木或瓦,匪腰而泥note-name:匪腰而泥2匪腰而泥:甑的腰部不要做得突出,并且用泥把甑与釜连接的部位封上。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多地利用锅釜底部的热量。后文“甑,不带而泥之”便是此句的注解。篮以箪之note-name:篮以箪之3篮以箪之:用竹编篮状炊具置于甑中隔水。箪,古代盛食的圆竹器,此处指蒸食物用的竹箅子。篾以系之note-name:篾以系之4篾以系之:用篾条系在竹箅子上,便于在甑中取放。。始其蒸也,入乎箪;既其熟也,出乎箪。釜涸,注于甑中。(甑,不note-name:带5带:用带子捆绑。泥之note-name:泥之6泥之:用泥巴或相似的东西涂抹封固。。)又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note-name: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7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:用有三杈枝桠的榖木做成叉状工具。亚,同桠。榖木,即构树,一种落叶乔木,木质极有韧性,树皮可以做桑皮纸、绳索等。,散所蒸芽笋并叶,畏流其note-name:膏8膏:黏稠液体,膏汁,茶叶中所含精华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甑,用木头或陶土制成,用作蒸茶叶的甑腰部不能突出,并用泥巴封固好。甑内放置竹制隔水箪子,用竹篾系在箪子上,以便取放竹箪。蒸的时候,把茶叶放在竹箪上面,蒸好后就从竹箪上倒出来。锅中的水将耗尽时,可以向甑中加水。(甑,腰部不需用捆绑,而是用泥巴封起来。)还需用三杈的榖木做成木杈,用以挑散蒸好的嫩茶叶,以免茶中精华膏汁流失。

原文翻译

甑,或木或瓦,匪腰而泥,篮以箪之,篾以系之。始其蒸也,入乎箪;既其熟也,出乎箪。釜涸,注于甑中。(甑,不带而泥之。)又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,散所蒸芽笋并叶,畏流其膏。

甑,用木头或陶土制成,用作蒸茶叶的甑腰部不能突出,并用泥巴封固好。甑内放置竹制隔水箪子,用竹篾系在箪子上,以便取放竹箪。蒸的时候,把茶叶放在竹箪上面,蒸好后就从竹箪上倒出来。锅中的水将耗尽时,可以向甑中加水。(甑,腰部不需用捆绑,而是用泥巴封起来。)还需用三杈的榖木做成木杈,用以挑散蒸好的嫩茶叶,以免茶中精华膏汁流失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古时蒸煮炊具,和今天的蒸锅类似。

〔2〕匪腰而泥:甑的腰部不要做得突出,并且用泥把甑与釜连接的部位封上。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多地利用锅釜底部的热量。后文“甑,不带而泥之”便是此句的注解。

〔3〕篮以箪之:用竹编篮状炊具置于甑中隔水。箪,古代盛食的圆竹器,此处指蒸食物用的竹箅子。

〔4〕篾以系之:用篾条系在竹箅子上,便于在甑中取放。

〔5〕:用带子捆绑。

〔6〕泥之:用泥巴或相似的东西涂抹封固。

〔7〕以榖木枝三亚者制之:用有三杈枝桠的榖木做成叉状工具。亚,同桠。榖木,即构树,一种落叶乔木,木质极有韧性,树皮可以做桑皮纸、绳索等。

〔8〕:黏稠液体,膏汁,茶叶中所含精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