扑,一曰鞭。以竹为之,穿茶以解茶也。焙,凿地深二尺,阔二尺五寸,长一丈,上作短墙,高二尺,泥之。贯,削竹为之,长二尺五寸,以贯茶焙之。 棚,一曰栈,以木构于焙上,编木两层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升下棚;全干,升上棚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扑1扑:穿茶饼用的绳索或竹条。,一曰鞭。以竹为之,穿茶以解
2解:发送,输送。茶也。焙
3焙:指用来烘焙茶饼的茶炉。,凿地深二尺,阔二尺五寸,长一丈,上作短墙,高二尺,泥之。贯
4贯:焙茶时贯穿茶饼的长竹条。,削竹为之,长二尺五寸,以贯茶焙之。棚,一曰栈,以木构于焙上,编木两层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升下棚;全干,升上棚。

【翻译】
扑,又称鞭,竹子编成,用来穿茶饼,成串的茶饼方便输送。焙,地上挖深两尺,宽两尺五寸,长一丈的坑。上砌一堵两尺#guoxue666-com;的矮墙,用泥抹平整。贯,竹子削制而成,长二尺五寸,烘培时用来贯穿茶饼。棚,又称栈,木制而成的架子,放在焙上,#-666dd;上下两层,相距一尺高,烘焙茶饼用。茶半干时,升到棚的下层;全干后,升到棚的上层。(这里所说的几种工具,皆为唐代制茶第五道工序“焙茶”中所用的器物。经过蒸、捣并放入模具中成型的团茶,虽经晾晒,但其水#-666dd;并未全干,易霉变,因此需要焙干后存藏。在烘焙之前,需要将晾干的团茶用锥刀钻出孔眼,再用竹制的扑把它们穿起来,以便放入烘干设备上焙干。焙茶的主要设备有焙茶坞、焙茶窟、焙笼、茶焙等。唐代诗#-666aa;顾况有一首五言绝句《焙茶坞》:“新茶已上焙,旧架忧生醭。旋旋续新烟,呼儿劈寒木。”焙茶坞就是专门用于烘干茶叶的房子,它的四面高中间低。清代乾隆皇帝酷爱饮茶,晚年仍然对茶情有#-666ll;钟,他曾籍名茶坞,在西苑内建成一处专门饮茶之所“焙茶坞”。焙笼是一种竹篦编成的圆形竹笼,上下大而中间较小,用硬竹条箍紧边缘,上面放着茶焙筛,用于茶叶的干燥过黄。)
原文 | 翻译 |
扑,一曰鞭。以竹为之,穿茶以解茶也。焙,凿地深二尺,阔二尺五寸,长一丈,上作短墙,高二尺,泥之。贯,削竹为之,长二尺五寸,以贯茶焙之。棚,一曰栈,以木构于焙上,编木两层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升下棚;全干,升上棚。 | 扑,又称鞭,竹子编成,用来穿茶饼,成串的茶饼方便输送。焙,地上挖深两尺,宽两尺五寸,长一丈的坑。上砌一堵两尺#guoxue666-com;的矮墙,用泥抹平整。贯,竹子削制而成,长二尺五寸,烘培时用来贯穿茶饼。棚,又称栈,木制而成的架子,放在焙上,#-666dd;上下两层,相距一尺高,烘焙茶饼用。茶半干时,升到棚的下层;全干后,升到棚的上层。(这里所说的几种工具,皆为唐代制茶第五道工序“焙茶”中所用的器物。经过蒸、捣并放入模具中成型的团茶,虽经晾晒,但其水#-666dd;并未全干,易霉变,因此需要焙干后存藏。在烘焙之前,需要将晾干的团茶用锥刀钻出孔眼,再用竹制的扑把它们穿起来,以便放入烘干设备上焙干。焙茶的主要设备有焙茶坞、焙茶窟、焙笼、茶焙等。唐代诗#-666aa;顾况有一首五言绝句《焙茶坞》:“新茶已上焙,旧架忧生醭。旋旋续新烟,呼儿劈寒木。”焙茶坞就是专门用于烘干茶叶的房子,它的四面高中间低。清代乾隆皇帝酷爱饮茶,晚年仍然对茶情有#-666ll;钟,他曾籍名茶坞,在西苑内建成一处专门饮茶之所“焙茶坞”。焙笼是一种竹篦编成的圆形竹笼,上下大而中间较小,用硬竹条箍紧边缘,上面放着茶焙筛,用于茶叶的干燥过黄。)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扑:穿茶饼用的绳索或竹条。
〔2〕解:发送,输送。
〔3〕焙:指用来烘焙茶饼的茶炉。
〔4〕贯:焙茶时贯穿茶饼的长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