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巽《七诲》:“蒲桃、宛柰,齐柿、燕栗,恒阳黄梨,巫山朱橘,南中茶子,西极石蜜。”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傅巽《七诲》1《七诲》:“七”原指文体的一种,古也称“七体”,是赋的一种形式。南朝时梁统的《文选》把“七”这种文体列为一个门类。这里指汉末三国时评论家傅巽的一篇文章。:“蒲
2蒲: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#guoxue666-com;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。桃、宛
3宛:春秋 战国时期,南阳宛地(今南阳市市区)居于方城之内,是楚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部#-666kk;事要镇。柰
4柰:一种水果,民间称花红,亦称沙果。和苹果类似,但果实小。,齐柿、燕栗,恒阳
5恒阳: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地方有此名,一指恒山山阳地区,二指今河北曲阳,古称恒阳县。黄梨,巫山朱橘,南中
6南中:历史上南中指今天的云南、贵州和四川西南部。三国时期,南中为蜀国的一部#-666dd;。茶子,西极
7西极:指长安以西的疆域。石蜜。”

【翻译】
傅巽《七诲》里说:“蒲地的桃子,宛地的沙果,齐地的柿子,燕地的板栗,恒阳的黄梨,巫山的红橘,南中的茶子,西极的石蜜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傅巽《七诲》:“蒲桃、宛柰,齐柿、燕栗,恒阳黄梨,巫山朱橘,南中茶子,西极石蜜。” | 傅巽《七诲》里说:“蒲地的桃子,宛地的沙果,齐地的柿子,燕地的板栗,恒阳的黄梨,巫山的红橘,南中的茶子,西极的石蜜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《七诲》:“七”原指文体的一种,古也称“七体”,是赋的一种形式。南朝时梁统的《文选》把“七”这种文体列为一个门类。这里指汉末三国时评论家傅巽的一篇文章。
〔2〕蒲: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#guoxue666-com;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。
〔3〕宛:春秋 战国时期,南阳宛地(今南阳市市区)居于方城之内,是楚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部#-666kk;事要镇。
〔4〕柰:一种水果,民间称花红,亦称沙果。和苹果类似,但果实小。
〔5〕恒阳: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地方有此名,一指恒山山阳地区,二指今河北曲阳,古称恒阳县。
〔6〕南中:历史上南中指今天的云南、贵州和四川西南部。三国时期,南中为蜀国的一部#-666dd;。»
〔7〕西极:指长安以西的疆域。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