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茶经》 » 目录 » 八之出 > 其思、播、费、夷、鄂、袁、吉、福、建、韶、象十一州…+

其思、播、费、夷、鄂、袁、吉、福、建、韶、象十一州未详,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note-name:思1思:管辖地域包括今贵州务川、沿河、印江和重庆酉阳、秀山县一带。思州的居民以汉族、苗族、仡佬族、土家族为主。note-name:播2播:古播州,唐贞观九年(635),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之地设立郎州,包括恭水、#guoxue666-com;山、贡山、柯盈、邪施、释燕等六县。公元639年,朝廷方以废郎州的六县地设立播州,播州且一直延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存九百六十一年之久。note-name:费3费:管辖地域包括涪川,领涪川、扶阳(今贵州德江县#-666ff;兴乡朝阳村)两个县。note-name:夷4夷:古代曾将台湾称为“夷洲”“琉求”。据三国时东吴#-666aa;沈莹所著《临海水土志》记载,夷洲位于临海郡东南两千里处,也即今浙江宁海以南地区。由此可以推断“夷洲”即为今天的台湾。note-name:鄂5鄂:古鄂州,隋朝所设州名,唐宋一直沿袭,治所位于今武汉市武昌。note-name:袁6袁:唐武德五年(622),更宜春郡为袁州,辖宜春、萍乡、新渝三县。唐贞观元年(627)天下#-666dd;为十道,袁州归于江南道,是汉族#-666aa;聚居区。note-name:吉7吉:古吉州,隋代开皇十年(590),改庐陵郡为吉州,其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赵公塘一带,境内属庐陵县,是吉州首府。note-name:福8福:唐朝开元十三年(725),升福州为都督府,府治设在州城内,也即现在的鼓屏路上,福州的名称因此沿用到今天。note-name:建9建:福建古州的名称,“福建”名称中“建”字因此州得来。建州的行政管辖地域大概是现在的闽北十个县市以及闽中、闽东屏南县、古田县。有汉族、畲族、苗族、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等十几个民族聚居于此。note-name:韶10韶:即为韶关,古代称韶州,其名称得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。古时有“三省通衢”之谓。note-name:象11象:管辖范围包括阳寿、西宁、桂林、武德、武仙五县。境内有壮族、汉族、瑶族、仫佬族、苗族、侗族等居民。十一州未详,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我对思、播、费、夷、鄂、袁、吉、福、建、韶、象这十一州所产的茶,尚不是很了解,但有幸时常得到一些,也多数品尝过,感觉味道非常不错。

原文翻译

其思、播、费、夷、鄂、袁、吉、福、建、韶、象十一州未详,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

我对思、播、费、夷、鄂、袁、吉、福、建、韶、象这十一州所产的茶,尚不是很了解,但有幸时常得到一些,也多数品尝过,感觉味道非常不错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管辖地域包括今贵州务川、沿河、印江和重庆酉阳、秀山县一带。思州的居民以汉族、苗族、仡佬族、土家族为主。

〔2〕:古播州,唐贞观九年(635),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之地设立郎州,包括恭水、#guoxue666-com;山、贡山、柯盈、邪施、释燕等六县。公元639年,朝廷方以废郎州的六县地设立播州,播州且一直延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存九百六十一年之久。

〔3〕:管辖地域包括涪川,领涪川、扶阳(今贵州德江县#-666ff;兴乡朝阳村)两个县。

〔4〕:古代曾将台湾称为“夷洲”“琉求”。据三国时东吴#-666aa;沈莹所著《临海水土志》记载,夷洲位于临海郡东南两千里处,也即今浙江宁海以南地区。由此可以推断“夷洲”即为今天的台湾。

〔5〕:古鄂州,隋朝所设州名,唐宋一直沿袭,治所位于今武汉市武昌。

〔6〕:唐武德五年(622),更宜春郡为袁州,辖宜春、萍乡、新渝三县。唐贞观元年(627)天下#-666dd;为十道,袁州归于江南道,是汉族#-666aa;聚居区。

〔7〕:古吉州,隋代开皇十年(590),改庐陵郡为吉州,其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赵公塘一带,境内属庐陵县,是吉州首府。

〔8〕:唐朝开元十三年(725),升福州为都督府,府治设在州城内,也即现在的鼓屏路上,福州的名称因此沿用到今天。

〔9〕:福建古州的名称,“福建”名称中“建”字因此州得来。建州的行政管辖地域大概是现在的闽北十个县市以及闽中、闽东屏南县、古田县。有汉族、畲族、苗族、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等十几个民族聚居于此。

〔10〕:即为韶关,古代称韶州,其名称得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。古时有“三省通衢”之谓。

〔11〕:管辖范围包括阳寿、西宁、桂林、武德、武仙五县。境内有壮族、汉族、瑶族、仫佬族、苗族、侗族等居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