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舞盘 第2节原文解释
(小生扮内监,捧表上)“手捧金花红榜子,齐来宝殿祝千秋。”(见介)启万岁爷、娘娘,国舅杨丞相,同韩、虢、秦三国夫#-666aa;,献上寿礼贺笺,在外朝贺。(丑取笺送生看介)(生)生受他每。丞相免行礼,回朝办事。三国夫人,候朕同娘娘回宫筵宴。(小生)领旨。(下)(净扮内监捧荔枝、黄袱盖上)“正逢瑶圃千秋宴10瑶圃:仙#-666aa;所居处。剧中喻宫殿。千秋宴:指杨妃寿筵。,进到炎州十八娘
11炎州:泛指南方。十八娘:一种名贵荔枝品种。。”(见介)启万岁爷,涪州、海南贡进鲜荔枝在此。(生)取上来。(丑接荔枝去袱,送上介)(生)妃子,朕因你爱食此果,特敕地方飞驰进贡。今日寿宴初开,佳果适至,当为妃子再进一觞。(旦)万岁!(生)宫娥每,进酒。(老、贴进酒介)(旦)
〖杯底庆长生〗〖倾杯序〗〖换头〗盈筐,佳果香,幸黄封12黄封:黄绢包袱。帝妃专用。,远敕来川广。爱他浓染红绡,薄裹晶丸
13浓染红绡,薄裹晶丸:形容荔枝的鲜艳果皮和白色果肉。红绡,红色薄绸。晶丸,透亮的水晶。,入手清芬,沁齿甘凉。〖长生导引〗(合)便火棘交梨应让
14火棘交梨:均系可以长生的#-666nn;仙果。食之可以升天。,只合来万岁台前,千秋筵上,伴瑶池阿母进琼浆
15琼浆:仙#-666aa;的饮品,亦喻美酒。。
高力士,传旨李龟年,押梨园子弟上殿承应。(丑)领旨。(向内传介)(末引外、净、副净、丑各锦衣、花帽,应“领旨”上)“红牙待拍筝排柱16红牙:红牙拍板。这种乐器是用檀木制成。檀木色红质坚,故名。筝排柱:筝是将十三根弦固定在小柱上的弹拨乐器。排柱,演奏前调弦的动作。,催着红罗上舞筵。换戴柘枝新帽子
17柘枝帽:用黄色柘木液汁染成的帽子。剧中指乐工的冠色。,随班行到御阶前。”(见介)乐工李龟年,押领梨园子弟,叩见万岁爷、娘娘。(生)李龟年,《霓裳》散序昨已奏过,《羽衣》第二叠可曾演熟
18叠:遍。一说即下文“六奏”的奏。陈寅恪先生考证:《霓裳羽衣》曲#-666cc;十八叠,以六遍为一大段。剧中所说“第二叠”,具体指第二大段,即“中序”(《元白诗笺证稿》)。?(末)演熟了。(生)用心去奏。(末)领旨。(起介)(暗下)(旦)妾启陛下,此曲散序六奏,止有歇拍而无流拍
19歇拍:唐宋大曲曲调名。“凡大曲,有散序、排遍……歇拍、杀衮,始成一曲,此谓大遍。”(宋王灼《碧鸡漫志》。王国维《唐宋大曲考》可参考)与“填词每阕之末,谓之‘歇拍’,犹曲之煞尾”不同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有论述。下文“流拍”、“促拍”均系古代音乐术语,表明节拍的速度。。中序六奏,有流拍而无促拍,其时未有舞态
20其时未有舞态:徐朔方先生考证:“中序已有舞态,洪升的这个说法不知有什么根据。”(参看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、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卷三)。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紫气东来:传说函谷关吏尹喜,有一天见有紫气从东方而来,知道要有“真#-666aa;”来,果然老子骑青牛过此,因以为祥瑞之兆。见汉刘向《列仙传》。
〔2〕瑶池:传说西王母所居。鸟:为西王传信的#-666nn;鸟。“瑶池”二句用来描写宫殿气象,原诗见唐杜甫《秋兴》。
〔3〕朔日:农历每月初一。
〔4〕:(shui),指佩巾。古代女子出嫁时,母亲所授拭巾。在家时挂于门右,外出时系于身左。
〔5〕文鸾:凤凰之类#-666nn;鸟。因身有文彩,故云。五云:五色瑞云。
〔6〕紫云:古以为吉祥的紫色云。婺光:婺女星的亮光。
〔7〕初度:初度(du),本指始生之年时。剧中称生日。
〔8〕一叶阶:生在阶前的荚。传说这种瑞草前半月每日长一荚,后半月每日落一荚。杨妃六月初一生,故曰“一叶阶摇动炎光”。
〔9〕果合欢:#-666ff;欢果。两果结在一起,即一果双仁。并蒂莲:两花开在一个蒂上。#-666dd;别指桃子、莲花。
〔10〕瑶圃:仙#-666aa;所居处。剧中喻宫殿。千秋宴:指杨妃寿筵。
〔11〕炎州:泛指南方。十八娘:一种名贵荔枝品种。
〔12〕黄封:黄绢包袱。帝妃专用。
〔13〕浓染红绡,薄裹晶丸:形容荔枝的鲜艳果皮和白色果肉。红绡,红色薄绸。晶丸,透亮的水晶。
〔14〕火棘交梨:均系可以长生的#-666nn;仙果。食之可以升天。
〔15〕琼浆:仙#-666aa;的饮品,亦喻美酒。
〔16〕红牙:红牙拍板。这种乐器是用檀木制成。檀木色红质坚,故名。筝排柱:筝是将十三根弦固定在小柱上的弹拨乐器。排柱,演奏前调弦的动作。
〔17〕柘枝帽:用黄色柘木液汁染成的帽子。剧中指乐工的冠色。
〔18〕叠:遍。一说即下文“六奏”的奏。陈寅恪先生考证:《霓裳羽衣》曲#-666cc;十八叠,以六遍为一大段。剧中所说“第二叠”,具体指第二大段,即“中序”(《元白诗笺证稿》)。
〔19〕歇拍:唐宋大曲曲调名。“凡大曲,有散序、排遍……歇拍、杀衮,始成一曲,此谓大遍。”(宋王灼《碧鸡漫志》。王国维《唐宋大曲考》可参考)与“填词每阕之末,谓之‘歇拍’,犹曲之煞尾”不同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有论述。下文“流拍”、“促拍”均系古代音乐术语,表明节拍的速度。
〔20〕其时未有舞态:徐朔方先生考证:“中序已有舞态,洪升的这个说法不知有什么根据。”(参看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、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卷三)
〔21〕飞绕虹梁:描写乐声悠扬,馀音绕梁,连彩云都停住倾听。
〔22〕饰奏:徐朔方先生考证,依现存文献,《霓裳羽衣》第三叠不称“饰奏”。
〔23〕慢声、缠声、衮声:#-666dd;别指缓慢悠扬的音乐、乐调中重叠的和声和大遍中的一遍(“衮声”亦即“衮遍”)。衮声分前中后三部分。
〔24〕入破、摊破、出破:均系唐宋大曲专用术语。唐宋大曲每套均十馀遍,归入散序、中序、破三段。入破为破段的第一遍(叠)。“至其曲遍繁声,皆谓之‘入破’……破者,盖破碎云。”(《新唐书·五行志二》)“天宝后,曲遍繁声,皆名入破。破者,破碎之义也。”(宋张端义《贵耳集》)摊破,指音乐节拍变动而引起句法、协韵的变化,因突破原词调谱式,故名。出破,破段的最后一遍(叠)。
〔25〕氍毹:氍毹(qushu),亦作。本指毛织或混织地毯。剧中似为红氍毹铺地,代指戏台、舞场。
〔26〕花犯、道和、傍拍、间拍、催拍、偷拍:均属古代音乐术语。花犯,本词调名。宋周邦彦有(花犯)词,姜夔有(花犯念奴娇)词。《南渡典仪》有“第八盏笛起花犯”句。催拍是第三大段的虚催、实催。徐朔方先生注谓“其馀术语是否与《霓裳羽衣》曲有关,无从考证”。
〔27〕重结束:指重新装束起来。
〔28〕羯鼓:古代一种打击乐器。源于印度,从西域传入,盛行于开宝年间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十一》:“羯鼓,八音之领袖,诸乐不可方也。”唐玄宗对羯鼓情有#-666ll;锺。《通典·乐四》有“羯鼓,正如漆桶,两头俱击。以出羯中,故号羯鼓,亦谓之两杖鼓”的记述。笔者去四川开会,参观时见前蜀王建墓浮雕有击羯鼓图。又见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》。
〔29〕一朵红云自空漾:形容杨妃舞姿。以下两支曲均系描写其舞态的。
〔30〕菡萏:菡萏(handan),荷花。
〔31〕高骞:#guoxue666-com;飞远举。
〔32〕合:对应互协。低昂:音节的#guoxue666-com;低、升降。
〔33〕留仙:汉伶玄《赵飞燕外传》记载,一次,赵飞燕舞蹈时,几乎乘风飞去,汉成帝叫左右拖住裙子才留住。故称留仙裙。“齐作留仙想”即形容杨贵妃舞态优美。
〔34〕山呼: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,叩头#guoxue666-com;呼“万岁”三次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载,一次汉武帝登嵩山,臣下听到空中有呼“万岁”的声音,三次而罢。
〔35〕风:(xuan)风,即流风。风回雪,喻舞姿轻逸飘摇。
〔36〕劳攘:劳累;辛苦。
〔37〕丽水紫磨金步摇:丽水产的金子做成的步摇。丽水,即金沙江,著名的沙金产地。一事:即一件。
〔38〕缠头:古代歌舞艺#-666aa;表演完毕,客以罗锦为赠,称“缠头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一五引《唐书》:“旧俗,赏歌舞人,以锦置之头上,谓之‘缠头’。”
〔39〕未央:未尽。指年寿。详见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延寿命,永未央。”
〔40〕徼幸:亦作“徼”。指非#-666dd;的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