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长生殿》 > 第二十五章 埋玉

第二十五章 埋玉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〖南吕过曲〗〖金钱花〗(末扮陈元礼引#-666kk;士上)拥旄仗钺前驱note-name:拥旄仗钺1拥旄仗钺:旄,旄节;钺,斧钺。古代帝王将相出行的仪仗,象征#guoxue666-com;贵、权威。,前驱,羽林拥卫銮舆note-name:銮舆2銮舆:帝王的车驾。亦作“銮癭”。犹銮驾。,銮舆。匆匆避贼就征途。#-666aa;跋涉,路崎岖。知何日,到成都。

下官右龙武将#-666kk;陈元礼是也。因禄山造反,破了潼关,圣上避兵幸蜀,命俺统领#-666mm;#-666kk;扈驾。行了一程,早到马嵬驿了。(内鼓噪介note-name:鼓噪3鼓噪:亦作“鼓癮”。喧嚷,起哄。)(末)众军为何呐喊?(内)禄山造反,圣驾播迁,都是杨国忠弄权,激成变乱。若不斩此贼臣,我等死不扈驾。(末)众军不必鼓噪,暂且安营。待我奏过圣上,自有定夺note-name:定夺4定夺:本义指决定事情的可否、去取。剧中犹主意、决定。。(内应介)(末引军重唱“#-666aa;跋涉”四句下)(生同旦骑马,引老旦、贴、丑行上)

〖中吕过曲〗〖粉孩儿〗匆匆的弃宫闱珠泪洒,叹清清冷冷半张銮驾,望成都直在天一涯。渐行来渐远京华,五六搭剩水残山,两三间空舍崩瓦。

(丑)来此已是马嵬驿了,请万岁爷暂住銮驾。(生、旦下马,作进坐介)(生)寡#-666aa;不道,误宠逆臣,致此播迁,悔之无及。妃子,只是累你劳顿,如之奈何!(旦)臣妾自应随驾,焉敢辞劳。只愿早早破贼,大驾还都便好。(内又喊介)杨国忠专权误国,今又交通吐蕃,我等誓不与此贼俱生。要杀杨国忠的,快随我等前去。(杂扮四军提刀赶副净上,绕场奔介)(军作杀副净,呐喊下)(生惊介)#guoxue666-com;力士,外面为何喧嚷?快宣陈元礼进来。(丑)领旨。(宣介)(末上见介)臣陈元礼见驾。(生)众军为何呐喊?(末)臣启陛下:杨国忠专权召乱,又与吐蕃私通。激怒六军,竟将国忠杀死了。(生作惊介)呀,有这等事。(旦作背掩泪介)(生沉吟介)这也罢了,传旨起驾。(末出传旨介)圣旨道来,赦汝等擅杀之罪。作速起行。(内又喊介)国忠虽诛,贵妃尚在。不杀贵妃,誓不扈驾。(末见生介)众军道,国忠虽诛,贵妃尚在,不肯起行。望陛下割恩正法。(生作大惊介)哎呀,这话如何说起!(旦慌牵生衣介)(生)将军,

〖红芍药〗国忠纵有罪当加,现如今已被亚杀。妃子在深宫自随驾,有何干六军疑讶。(末)圣谕极明,只是军心已变,如之奈何!(生)卿家,作速晓谕他,恁狂言没些高下。(内又喊介)(末)陛下呵,听军中恁地喧哗,教微臣怎生弹压!

(旦哭介)陛下呵,

〖耍孩儿〗事出非常堪惊诧。已痛兄遭戮,奈臣妾又受波查note-name:波查5波查:波折,折磨,磨难。。是前生,事已定薄命应折罚。望吾皇急切抛奴罢,只一句伤心话……

(生)妃子且自消停。(内又喊介)不杀贵妃,死不扈驾。(末)臣启陛下:贵妃虽则无罪,国忠实其亲兄,今在陛下左右,军心不安。若军心安,则陛下安矣。愿乞三思。(生沉吟介)

〖会河阳〗无语沉吟,意如乱麻。(旦牵生衣哭介)痛生生怎地舍官家note-name:官家6官家:剧中指皇帝。!(#-666ff;)可怜,一对鸳鸯,风吹浪打,直恁的遭强霸!(内又喊介)(旦哭介)众军,逼得我心惊唬,(生作呆想,忽抱旦哭介)贵妃,好教我难#-666mm;note-name:难禁架7难禁架:难受,难对付,难抵挡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拥旄仗钺:旄,旄节;钺,斧钺。古代帝王将相出行的仪仗,象征#guoxue666-com;贵、权威。

〔2〕銮舆:帝王的车驾。亦作“銮癭”。犹銮驾。

〔3〕鼓噪:亦作“鼓癮”。喧嚷,起哄。

〔4〕定夺:本义指决定事情的可否、去取。剧中犹主意、决定。

〔5〕波查:波折,折磨,磨难。

〔6〕官家:剧中指皇帝。

〔7〕难禁架:难受,难对付,难抵挡。

〔8〕莫愁:古代女子,家居石城,善于歌谣。全句是说爱上帝王,还不如嫁个普遍#-666aa;,能够白头偕老。李商隐《马嵬》诗: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”

〔9〕:喧哗,喧嚷。

〔10〕若是再禁加:要是#-666kk;士再闹下去。

〔11〕宗社:宗庙、社稷。即国家。

〔12〕百年离别在须臾,一代红颜为君尽:唐乔知之《绿珠篇》中诗句。

〔13〕将来:犹拿来。

〔14〕稽迟:延迟,滞留。

〔15〕黄旗下:皇帝出行,打黄罗伞、黄旗,穿黄袍。剧中指皇上的行踪。

〔16〕兀的不:表示惊讶、惊叹语气,表反诘。犹怎的不、怎么不。兀的,亦作“兀底”、“兀得”。

〔17〕:停留,淹留。缓慢行走。

〔18〕凤阙:犹宫殿。

〔19〕九鼎:喻#-666dd;量重,一言九鼎。剧中代指国家。传说夏禹铸九鼎,成为历代传国之宝。

〔20〕蝉鬓:亦作“蝉”。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。因两鬓薄如蝉翼而名。“缥缈如蝉翼,故曰”(晋崔豹《古今注》)。西安枣园唐墓中陶俑发式即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