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长生殿》 > 第二十五章 埋玉 > 第2节

第二十五章 埋玉 第2节原文解释

(众军呐喊上,绕场、围驿下)(丑)万岁爷,外厢军士已把驿亭围了。若再迟延,恐有他变,怎么处?(生)陈元礼,你快去安抚三军,朕自有道理!(末)领旨。(下)(生、旦抱哭介)(旦)

〖缕缕金〗魂飞颤,泪交加。(生)堂堂天子贵,不及莫愁家note-name:莫愁8莫愁:古代女子,家居石城,善于歌谣。全句是说爱上帝王,还不如嫁个普遍#-666aa;,能够白头偕老。李商隐《马嵬》诗: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”。(#-666ff;哭介)难道把恩和义,霎时抛下!(旦跪介)臣妾受皇上深恩,杀身难报。今事势危急,望赐自尽,以定军心。陛下得安稳至蜀,妾虽死犹生也。算将来无计解军哗,残生愿甘罢,残生愿甘罢!

(哭倒生怀介)(生)妃子说那里话!你若捐生,朕虽有九重之尊,四海之富,要他则甚!宁可国破家亡,决不肯抛舍你也!

〖摊破地锦花〗任哗note-name:哗9哗:喧哗,喧嚷。,我一谜妆聋哑,总是朕差。现放着一朵娇花,怎忍见风雨摧残,断送天涯。若是再#-666mm;note-name:若是再禁加10若是再禁加:要是#-666kk;士再闹下去。,拚代你陨黄沙。

(旦)陛下虽则恩深,但事已至此,无路求生。若再留恋,倘玉石俱焚,益增妾罪。望陛下舍妾之身,以保宗社note-name:宗社11宗社:宗庙、社稷。即国家。。(丑作掩泪,跪介)娘娘既慷慨捐生,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,勉强割恩罢。(内又喊介)(生顿足哭介)罢罢,妃子既执意如此,朕也做不得主了。高力士,只得但、但凭娘娘罢!(作哽咽、掩面哭下)(旦朝上拜介)万岁!(作哭倒介)(丑向内介)众军听着,万岁爷已有旨,赐杨娘娘自尽了。(众内呼介)万岁,万岁,万万岁!(丑扶旦起介)娘娘,请到后边去。(扶旦行介)(旦哭介)

〖哭相思〗百年离别在须臾,一代红颜为君尽note-name:百年离别在须臾,一代红颜为君尽12百年离别在须臾,一代红颜为君尽:唐乔知之《绿珠篇》中诗句。

(转作到介)(丑)这里有座佛堂在此。(旦作进介)且住,待我礼拜佛爷。(拜介)佛爷,佛爷!念杨玉环呵,

〖越恁好〗罪孽深重,罪孽深重,望我佛度脱咱。(丑拜介)愿娘娘好处生天。(旦起哭介)(丑跪哭介)娘娘,有甚话儿,#-666dd;付奴婢几句。(旦)高力士,圣上春秋已高,我死之后,只有你是旧人,能体圣意,须索小心奉侍。再为我转奏圣上,今后休要念我了。(丑哭应介)奴婢晓得。(旦)高力士,我还有一言。(作除钗、出盒介)这金钗一对,钿盒一枚,是圣上定情所赐。你可将来与我殉葬note-name:将来13将来:犹拿来。,万万不可遗忘。(丑接钗盒介)奴婢晓得。(旦哭介)断肠痛杀,说不尽恨如麻。(末领军拥上)杨妃既奉旨赐死,何得停留,稽迟圣驾note-name:稽迟14稽迟:延迟,滞留。。(军呐喊介)(丑向前拦介)众军士不得近前,杨娘娘即刻归天了。(旦)唉,陈元礼,陈元礼,你兵威不向逆寇加,逼奴自杀。(军又喊介)(丑)不好了,军士每拥进来了。(旦看介)唉,罢、罢,这一株梨树,是我杨玉环结果之处了。(作腰间解出白练,拜介)臣妾杨玉环,叩谢圣恩。从今再不得相见了。(丑泣介)(旦作哭缢介)我那圣上啊,我一命儿便死在黄泉下,一灵儿只傍着黄旗下note-name:黄旗下15黄旗下:皇帝出行,打黄罗伞、黄旗,穿黄袍。剧中指皇上的行踪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拥旄仗钺:旄,旄节;钺,斧钺。古代帝王将相出行的仪仗,象征#guoxue666-com;贵、权威。

〔2〕銮舆:帝王的车驾。亦作“銮癭”。犹銮驾。

〔3〕鼓噪:亦作“鼓癮”。喧嚷,起哄。

〔4〕定夺:本义指决定事情的可否、去取。剧中犹主意、决定。

〔5〕波查:波折,折磨,磨难。

〔6〕官家:剧中指皇帝。

〔7〕难禁架:难受,难对付,难抵挡。

〔8〕莫愁:古代女子,家居石城,善于歌谣。全句是说爱上帝王,还不如嫁个普遍#-666aa;,能够白头偕老。李商隐《马嵬》诗: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”

〔9〕:喧哗,喧嚷。

〔10〕若是再禁加:要是#-666kk;士再闹下去。

〔11〕宗社:宗庙、社稷。即国家。

〔12〕百年离别在须臾,一代红颜为君尽:唐乔知之《绿珠篇》中诗句。

〔13〕将来:犹拿来。

〔14〕稽迟:延迟,滞留。

〔15〕黄旗下:皇帝出行,打黄罗伞、黄旗,穿黄袍。剧中指皇上的行踪。

〔16〕兀的不:表示惊讶、惊叹语气,表反诘。犹怎的不、怎么不。兀的,亦作“兀底”、“兀得”。

〔17〕:停留,淹留。缓慢行走。

〔18〕凤阙:犹宫殿。

〔19〕九鼎:喻#-666dd;量重,一言九鼎。剧中代指国家。传说夏禹铸九鼎,成为历代传国之宝。

〔20〕蝉鬓:亦作“蝉”。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。因两鬓薄如蝉翼而名。“缥缈如蝉翼,故曰”(晋崔豹《古今注》)。西安枣园唐墓中陶俑发式即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