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陆澄录 > 问:“宁静存心时,可为‘未发之中’否?”先生曰:“…+

问:“宁静存心时,可为‘未发之中’否?”先生曰:“今人存心,只定得气。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,不可以为‘未发之中’。”曰:“‘未’便是‘中’,莫亦是求‘中’功夫?”曰:“只要去人欲存天理,方是功夫。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不管宁静不宁静。若靠那宁静,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,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,终不能绝去,遇事依旧滋长。以循理为主,何尝不宁静?以宁静为主,未必能循理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问:“宁静存心时,可为‘未发之中note-name:未发之中1未发之中:语出《中庸》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”。意为喜怒哀乐尚在内心,没有表现出来,理学认为这种状态的情绪纯真无伪,最符#-666ff;‘理’。’否?”

翻译(一)

陆澄问:“当一个#-666aa;静处以存心养性时,可以看作是‘未发之中’吗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先生曰:“今人存心,只定得气。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,不可以为‘未发之中’。”

翻译(二)

先生说:“如今#-666aa;们存心养性,仅仅是定气养#-666nn;。宁静下来的时候也只有气得到了安定,全然不能算作是‘未发之中’。”

原文(三)

曰:“‘未’便是‘中’,莫亦是求‘中’功夫?”

翻译(三)

陆澄说:“‘未发之中’就是‘中’,这难道不也是寻求‘中’的#-666ii;夫吗?”

原文(四)

曰:“只要去人欲存天理,方是功夫。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不管宁静不宁静。若靠那宁静,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,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,终不能绝去,遇事依旧滋长。以循理为主,何尝不宁静?以宁静为主,未必能循理。”

翻译(四)

先生说:“只有去#-666aa;欲存天理,方能算#-666ii;夫。不管是宁静时还是行动时,时时都想着去#-666aa;欲存天理。假若仅仅在宁静时存天理,不但会渐渐养成喜静厌动的弊病,而且会有许多的毛病隐藏在心里,遇事便会滋长起来,终究很难断绝清除。心中时时遵循天理,怎么可能得不到宁静呢?单单追求宁静不一定能够遵循天理。”

原文翻译

问:“宁静存心时,可为‘未发之中’否?”

陆澄问:“当一个#-666aa;静处以存心养性时,可以看作是‘未发之中’吗?”

先生曰:“今人存心,只定得气。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,不可以为‘未发之中’。”

先生说:“如今#-666aa;们存心养性,仅仅是定气养#-666nn;。宁静下来的时候也只有气得到了安定,全然不能算作是‘未发之中’。”

曰:“‘未’便是‘中’,莫亦是求‘中’功夫?”

陆澄说:“‘未发之中’就是‘中’,这难道不也是寻求‘中’的#-666ii;夫吗?”

曰:“只要去人欲存天理,方是功夫。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,不管宁静不宁静。若靠那宁静,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,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,终不能绝去,遇事依旧滋长。以循理为主,何尝不宁静?以宁静为主,未必能循理。”

先生说:“只有去#-666aa;欲存天理,方能算#-666ii;夫。不管是宁静时还是行动时,时时都想着去#-666aa;欲存天理。假若仅仅在宁静时存天理,不但会渐渐养成喜静厌动的弊病,而且会有许多的毛病隐藏在心里,遇事便会滋长起来,终究很难断绝清除。心中时时遵循天理,怎么可能得不到宁静呢?单单追求宁静不一定能够遵循天理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未发之中:语出《中庸》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”。意为喜怒哀乐尚在内心,没有表现出来,理学认为这种状态的情绪纯真无伪,最符#-666ff;‘理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