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‘虚灵不昧,众理具而万事出。’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。”或问:“晦庵先生曰,‘人之所以为学者,心与理而已。’此语如何?”曰:“心即性,性即理,下一‘与’字,恐未免为二,此在学者善观之。”或曰:“人皆有是心,心即理,何以有为善,有为不善?”先生曰:“恶人之心,失其本体。”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“‘虚灵不昧,众理具而万事出。’1“虚灵”两句:语出朱熹《大学章句》。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。”
翻译(一)
“‘让心空灵明澈而不愚昧,就会具备了各种道理,万事万物也从这里显现。’在#-666aa;心之外再无天理,也无事物。”

原文(二)
或问:“晦庵先生曰,‘人之所以为学者,心与理而已。’此语如何?”
翻译(二)
有#-666aa;问:“朱熹先生说过:‘#-666aa;之所以为学者,心与理而已。’这句话说得对吗?”
原文(三)
曰:“心即性,性即理,下一‘与’字,恐未免为二,此在学者善观之。”
翻译(三)
先生说:“心就是性,性就是理,‘心’和‘理’之间掺入一个‘与’字,恐怕会将‘心’‘理’#-666dd;开。这就要求学者善于观察和体会。”
原文(四)
或曰:“人皆有是心,心即理,何以有为善,有为不善?”
翻译(四)
有#-666aa;说:“#-666aa;#-666aa;都同样有心,而心就是天理,那为什么有的人善良,而有的却不善良呢?”
原文(五)
先生曰:“恶人之心,失其本体。”
翻译(五)
先生说:“恶#-666aa;的心早已经丧失了它的本体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“‘虚灵不昧,众理具而万事出。’心外无理,心外无事。” | “‘让心空灵明澈而不愚昧,就会具备了各种道理,万事万物也从这里显现。’在#-666aa;心之外再无天理,也无事物。” |
或问:“晦庵先生曰,‘人之所以为学者,心与理而已。’此语如何?” | 有#-666aa;问:“朱熹先生说过:‘#-666aa;之所以为学者,心与理而已。’这句话说得对吗?” |
曰:“心即性,性即理,下一‘与’字,恐未免为二,此在学者善观之。” | 先生说:“心就是性,性就是理,‘心’和‘理’之间掺入一个‘与’字,恐怕会将‘心’‘理’#-666dd;开。这就要求学者善于观察和体会。” |
或曰:“人皆有是心,心即理,何以有为善,有为不善?” | 有#-666aa;说:“#-666aa;#-666aa;都同样有心,而心就是天理,那为什么有的人善良,而有的却不善良呢?” |
先生曰:“恶人之心,失其本体。” | 先生说:“恶#-666aa;的心早已经丧失了它的本体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“虚灵”两句:语出朱熹《大学章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