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薛侃录 > 先生曰:“为学大病在好名+”侃曰:“从前岁自谓此病…+

先生曰:“为学大病在好名。”侃曰:“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,此来精察,乃知全未。岂必务外为人?只闻誉而喜,闻毁而闷,即是此病发来。”曰:“最是。名与实对,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;全是务实之心,即全无务名之心。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、渴之求饮,安得更有功夫好名!”又曰:“‘疾没世而名不称’,‘称’字去声读,亦‘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’之意。实不称名,生犹可补,没则无及矣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’,是不闻道,非无声闻也。孔子云:‘是闻也,非达也。’安肯以此忘人!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先生曰:“为学大病在好名。”

翻译(一)

先生说:“治学最大的弊病是好名。”

原文(二)

侃曰:“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,此来精察,乃知全未。岂必务外为人?只闻誉而喜,闻毁而闷,即是此病发来。”

翻译(二)

薛侃说:“从去年以来,我自以为我的这个毛病已经有所减轻,但近来仔细体会观察,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。难道好名只是想从别#-666aa;那求得好的名声吗?只要听到赞誉便欣喜,听到诋毁便郁郁不乐,也是因为有好名的毛病。”

原文(三)

曰:“最是。名与实对,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;全是务实之心,即全无务名之心。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、渴之求饮,安得更有功夫好名!”

翻译(三)

先生说:“正是这样。名和实相互对应,多一#-666dd;务实的心,就会少一#-666dd;求名的心;心全在务实上,便没有求名的心思了。我们知道饿了会到处寻找食物,渴了会找水,如果务实的心也是如此,哪里还有时间去好名?”

原文(四)

又曰:“‘疾没世而名不称note-name:疾没世而名不称1疾没世而名不称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’”此句有二解,一为,到去世时名字不为#-666aa;称道,君子引以为憾;二为,到去世时名声与自己的实际不相符,君子引以为憾。王阳明从第二种解释。’,‘称’字去声读,亦‘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note-name: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2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意为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,君子以此为耻。’之意。实不称名,生犹可补,没则无及矣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note-name:四十五十而无闻3四十五十而无闻: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。’,是不闻道,非无声闻也。孔子云:‘是闻也,非达也note-name:是闻也,非达也4是闻也,非达也: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。意为是有名声,而不是有作为。。’安肯以此忘人!”

翻译(四)

先生又说:“孔子所说的‘疾没世而名不称’,‘称’应该读第四声,就是‘名声超过了实情,君子感到羞耻’的意思。现实和名声不符,在活着的时候还能够挽回,死了就再也不行了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’中的‘闻’是没有听闻道,而不是没有名声。孔子说:‘是闻也,非达也。’他怎么会凭名气来看待别#-666aa;呢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原文翻译

先生曰:“为学大病在好名。”

先生说:“治学最大的弊病是好名。”

侃曰:“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,此来精察,乃知全未。岂必务外为人?只闻誉而喜,闻毁而闷,即是此病发来。”

薛侃说:“从去年以来,我自以为我的这个毛病已经有所减轻,但近来仔细体会观察,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。难道好名只是想从别#-666aa;那求得好的名声吗?只要听到赞誉便欣喜,听到诋毁便郁郁不乐,也是因为有好名的毛病。”

曰:“最是。名与实对,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;全是务实之心,即全无务名之心。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、渴之求饮,安得更有功夫好名!”

先生说:“正是这样。名和实相互对应,多一#-666dd;务实的心,就会少一#-666dd;求名的心;心全在务实上,便没有求名的心思了。我们知道饿了会到处寻找食物,渴了会找水,如果务实的心也是如此,哪里还有时间去好名?”

又曰:“‘疾没世而名不称’,‘称’字去声读,亦‘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’之意。实不称名,生犹可补,没则无及矣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’,是不闻道,非无声闻也。孔子云:‘是闻也,非达也。’安肯以此忘人!”

先生又说:“孔子所说的‘疾没世而名不称’,‘称’应该读第四声,就是‘名声超过了实情,君子感到羞耻’的意思。现实和名声不符,在活着的时候还能够挽回,死了就再也不行了。‘四十五十而无闻’中的‘闻’是没有听闻道,而不是没有名声。孔子说:‘是闻也,非达也。’他怎么会凭名气来看待别#-666aa;呢?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疾没世而名不称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’”此句有二解,一为,到去世时名字不为#-666aa;称道,君子引以为憾;二为,到去世时名声与自己的实际不相符,君子引以为憾。王阳明从第二种解释。

〔2〕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意为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,君子以此为耻。

〔3〕四十五十而无闻: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。

〔4〕是闻也,非达也: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。意为是有名声,而不是有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