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下 » 陈九川录 > 九川问:“近年因厌泛滥之学,每要静坐,求屏息念虑,…+

九川问:“近年因厌泛滥之学,每要静坐,求屏息念虑,非惟不能,愈觉扰扰。如何?”先生曰:“念如何可息?只是要正。”曰:“当自有无念时否?”先生曰:“实无无念时。”曰:“如此却如何言静?”曰:“静未尝不动,动未尝不静。戒谨恐惧即是念,何分动静?”曰:“周子何以言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’?”曰:“无欲故静,是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‘定’字。‘主’,其本体也。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,此是天机不息处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。一息便是死,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九川问:“近年因厌泛滥之学,每要静坐,求屏息念虑,非惟不能,愈觉扰扰。如何?”

翻译(一)

九川问:“近年我因厌恶泛览博观,每每想要静坐安#-666nn;,以求屏息各种思虑念头。但是,我非但不能静心,反而更加感觉到思绪纷扰,这是为何呢?”

原文(二)

先生曰:“念如何可息?只是要正。”

翻译(二)

先生说:“思虑念头怎么可能停止呢?只能让它归于纯正。”

原文(三)

曰:“当自有无念时否?”

翻译(三)

九川问:“会有自然没有念头的时候?”

原文(四)

先生曰:“实无无念时。”

翻译(四)

先生说:“实在是不会有没有念头的时候。”

原文(五)

曰:“如此却如何言静?”

翻译(五)

九川问:“这样的话,该怎么解释‘静’呢?”

原文(六)

曰:“静未尝不动,动未尝不静。戒谨恐惧即是念,何分动静?”

翻译(六)

先生说:“静中未尝会没有动,动中也未尝会没有静。戒慎恐惧即是念头,怎么#-666dd;动静呢?”

原文(七)

曰:“周子何以言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note-name: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1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:语出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“五性感动而善恶#-666dd;,万事出矣。圣#-666aa;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,立人极焉”。’?”

翻译(七)

九川说:“周敦颐为什么又说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’呢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八)

曰:“无欲故静,是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‘定’字。‘主’,其本体也。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,此是天机不息处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note-name:“维天之命”二句2“维天之命”二句:语出《诗经·周颂·维天之命》。。一息便是死,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。”

翻译(八)

先生说:“没有欲望所以宁静,这个‘定’字也就是程颢所说‘静亦定,动亦静’中的‘定’。‘主’,即本体。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,正是天机运动不息的表现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。一旦停止便是死亡,不是心的本体的意念都是私念。”

原文翻译

九川问:“近年因厌泛滥之学,每要静坐,求屏息念虑,非惟不能,愈觉扰扰。如何?”

九川问:“近年我因厌恶泛览博观,每每想要静坐安#-666nn;,以求屏息各种思虑念头。但是,我非但不能静心,反而更加感觉到思绪纷扰,这是为何呢?”

先生曰:“念如何可息?只是要正。”

先生说:“思虑念头怎么可能停止呢?只能让它归于纯正。”

曰:“当自有无念时否?”

九川问:“会有自然没有念头的时候?”

先生曰:“实无无念时。”

先生说:“实在是不会有没有念头的时候。”

曰:“如此却如何言静?”

九川问:“这样的话,该怎么解释‘静’呢?”

曰:“静未尝不动,动未尝不静。戒谨恐惧即是念,何分动静?”

先生说:“静中未尝会没有动,动中也未尝会没有静。戒慎恐惧即是念头,怎么#-666dd;动静呢?”

曰:“周子何以言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’?”

九川说:“周敦颐为什么又说‘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’呢?”

曰:“无欲故静,是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‘定’字。‘主’,其本体也。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,此是天机不息处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。一息便是死,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。”

先生说:“没有欲望所以宁静,这个‘定’字也就是程颢所说‘静亦定,动亦静’中的‘定’。‘主’,即本体。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,正是天机运动不息的表现,所谓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。一旦停止便是死亡,不是心的本体的意念都是私念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:语出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“五性感动而善恶#-666dd;,万事出矣。圣#-666aa;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,立人极焉”。

〔2〕“维天之命”二句:语出《诗经·周颂·维天之命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