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“乐是心之本体,不知遇大故,于哀哭时,此乐还在否?”先生曰:“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,不哭便不乐矣。虽哭,此心安处即是乐也。本体未尝有动。”问:“良知一而已。文王作彖,周公系爻,孔子赞《易》,何以各自看理不同?”先生曰:“圣人何能拘得死格?大要出于良知同,便各为说何害?且如一园竹,只要同此枝节,便是大同。若拘定枝枝节节,都要高下大小一样,便非造化妙手矣。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同,更不妨有异处。汝辈若不肯用功,连笋也不曾抽得,何处去论枝节?”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问:“乐是心之本体,不知遇大故,于哀哭时,此乐还在否?”
翻译(一)
有#-666aa;问先生道:“快乐才是心的本体,但是遭遇到了大的变故的时候,痛心哭泣,不知道这时本体的快乐是不是还存在?”
原文(二)
先生曰:“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,不哭便不乐矣。虽哭,此心安处即是乐也。本体未尝有动。”
翻译(二)
先生说:“必须是痛哭一番之后才会感觉快乐,如果没有哭,也就不会觉得快乐了。虽然是在哭,自己的内心却得到了安慰,这也是快乐啊。快乐的本体未曾有什么变化的。”
原文(三)
问:“良知一而已。文王作彖1彖:彖(tuàn),《易传》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。#-666dd;《上彖》《下彖》两篇。,周公系爻
2爻:爻(yáo),指爻辞。说明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的文辞。每卦六爻,每爻有爻题和爻辞。爻题都是两个字: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,阳爻用“九”,阴爻用“六”;另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,自下而上,为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上。如乾卦初爻:“初九,潜龙勿用。”“初九”是爻题,“潜龙勿用”是爻辞。,孔子赞《易》
3《易》:指《易传》。是对《易经》所做的各种解释。包括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《序卦》《说卦》《杂卦》十篇,亦称《十翼》。相传为孔子作。据近#-666aa;研究,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。,何以各自看理不同?”
翻译(三)
又问:“良知唯有一个而已。但是文王作象辞,周公作爻辞,孔子写《十翼》,为何他们看到的理都#-666dd;别有所不同呢?”

原文(四)
先生曰:“圣人何能拘得死格?大要出于良知同,便各为说何害?且如一园竹,只要同此枝节,便是大同。若拘定枝枝节节,都要高下大小一样,便非造化妙手矣。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同,更不妨有异处。汝辈若不肯用功,连笋也不曾抽得,何处去论枝节?”
翻译(四)
先生说:“圣#-666aa;岂会拘泥于死旧的模式呢?只要都同样是出自于良知,即便他们各自立说又何妨呢?就以一园翠竹打比,只要枝节相差不大,就是大同。如果一定要拘泥于每一根的枝节都一模一样,那就并非是自然的#-666nn;妙造化了。你们这些#-666aa;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相同,就不妨各自间有些差异存在了。你们这些#-666aa;如果不愿意用#-666ii;,就连竹笋都还没有生长出来,到哪里去谈论枝节呢?”
原文 | 翻译 |
问:“乐是心之本体,不知遇大故,于哀哭时,此乐还在否?” | 有#-666aa;问先生道:“快乐才是心的本体,但是遭遇到了大的变故的时候,痛心哭泣,不知道这时本体的快乐是不是还存在?” |
先生曰:“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,不哭便不乐矣。虽哭,此心安处即是乐也。本体未尝有动。” | 先生说:“必须是痛哭一番之后才会感觉快乐,如果没有哭,也就不会觉得快乐了。虽然是在哭,自己的内心却得到了安慰,这也是快乐啊。快乐的本体未曾有什么变化的。” |
问:“良知一而已。文王作彖,周公系爻,孔子赞《易》,何以各自看理不同?” | 又问:“良知唯有一个而已。但是文王作象辞,周公作爻辞,孔子写《十翼》,为何他们看到的理都#-666dd;别有所不同呢?” |
先生曰:“圣人何能拘得死格?大要出于良知同,便各为说何害?且如一园竹,只要同此枝节,便是大同。若拘定枝枝节节,都要高下大小一样,便非造化妙手矣。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同,更不妨有异处。汝辈若不肯用功,连笋也不曾抽得,何处去论枝节?” | 先生说:“圣#-666aa;岂会拘泥于死旧的模式呢?只要都同样是出自于良知,即便他们各自立说又何妨呢?就以一园翠竹打比,只要枝节相差不大,就是大同。如果一定要拘泥于每一根的枝节都一模一样,那就并非是自然的#-666nn;妙造化了。你们这些#-666aa;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相同,就不妨各自间有些差异存在了。你们这些#-666aa;如果不愿意用#-666ii;,就连竹笋都还没有生长出来,到哪里去谈论枝节呢?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彖:彖(tuàn),《易传》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。#-666dd;《上彖》《下彖》两篇。
〔2〕爻:爻(yáo),指爻辞。说明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的文辞。每卦六爻,每爻有爻题和爻辞。爻题都是两个字: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,阳爻用“九”,阴爻用“六”;另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,自下而上,为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上。如乾卦初爻:“初九,潜龙勿用。”“初九”是爻题,“潜龙勿用”是爻辞。
〔3〕《易》:指《易传》。是对《易经》所做的各种解释。包括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《序卦》《说卦》《杂卦》十篇,亦称《十翼》。相传为孔子作。据近#-666aa;研究,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。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