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《易》的解释

《易》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杜元凯中的「韩宣子适鲁,见《易》《象》与鲁《春秋》,曰:“周礼尽在鲁矣,吾乃今知周公之德,与周之所以王也。”韩子所见,盖周之旧典礼经也。」篇,“《易》”解释为即《周易》,包括卦辞和爻辞。《象》:古代宫廷外有阙门,用以悬布法令,称象魏。这里《象》指曾悬于象魏的政策、法令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》曹操版中的「曹操版」篇,“《易》”解释为亦称《易经》,儒家经典之一,是殷周时期占卜用的书。师贞丈人吉:出师正义,主帅就吉利。贞:同“正”,正义。丈人:大人,也是对老人的尊称,这里指主帅。引文见《易师卦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论语》述而篇中的「子曰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」篇,“《易》”解释为《易经 》,又称《周易》的书,其中卦辞和爻辞是孔子以前的作品,古代一部用以占筮(卜卦)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传习录》卷下-钱德洪录中的「问:“乐是心之本体,不知遇大故,于哀哭时,此乐还在否?”先生曰:“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,不哭便不乐矣。虽哭,此心安处即是乐也。本体未尝有动。”问:“良知一而已。文王作彖,周公系爻,孔子赞《易》,何以各自看理不同?”先生曰:“圣人何能拘得死格?大要出于良知同,便各为说何害?且如一园竹,只要同此枝节,便是大同。若拘定枝枝节节,都要高下大小一样,便非造化妙手矣。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。良知同,更不妨有异处。汝辈若不肯用功,连笋也不曾抽得,何处去论枝节?”」篇,“《易》”解释为指《易传》。是对《易经》所做的各种解释。包括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《序卦》《说卦》《杂卦》十篇,亦称《十翼》。相传为孔子作。据近人研究,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便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