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陆澄录 > 澄曰:“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心,固是私欲,如闲思杂虑…+

澄曰:“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心,固是私欲,如闲思杂虑,如何亦谓之私欲?”先生曰:“毕竟从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根上起,自寻其根便见。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,何也?以汝元无是心也。汝若于货、色、名、利等心,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,都消灭了,光光只是心之本体,看有甚闲思虑?此便是‘寂然不动’,便是‘未发之中’,便是‘廓然大公’,自然‘感而遂通’,自然‘发而中节’,自然‘物来顺应’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澄曰:“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心,固是私欲,如闲思杂虑,如何亦谓之私欲?”

翻译(一)

陆澄问:“好色、贪财、重视名利等,固然属于私欲,但是那些闲杂的心思,为什么也叫作私欲呢?”

原文(二)

先生曰:“毕竟从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根上起,自寻其根便见。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,何也?以汝元无是心也。汝若于货、色、名、利等心,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,都消灭了,光光只是心之本体,看有甚闲思虑?此便是‘寂然不动’,便是‘未发之中’,便是‘廓然大公’,自然‘感而遂通’note-name: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1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:语出《易经·系辞上》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”。意为易本身是宁静不动的,有#-666aa;来问吉凶,易便会与天下之事相通,显示出吉凶祸福来。,自然‘发而中节’,自然‘物来顺应’note-name:廓然大公,物来顺应2廓然大公,物来顺应:语出程颢《答横渠先生定性书》“君子之学,莫若廓然大公,物来而顺应”。意为心#-666ee;宽广,大公无私,遇到事情时能坦然自如地应对。。”

翻译(二)

先生说:“归根结底也是好色、贪财、重视名利滋生了这些闲思杂念,你自己从本源上寻找就会发现。例如,你心里自信绝对不会产生偷、抢、盗、劫的念头,为什么呢?你本心就没有那样的心思。如果你对色、财、名、利等这些心思,都像不做贼的心思一样,在心底一干二净了,完完全全只剩下心的本体,怎还会有什么闲思杂念?这就是所谓的‘寂然不动’,就是‘未发之中’,就是‘廓然大公’。这样,#-666aa;心自然会‘感而遂通’,自然可以‘发而中节’,自然也能够‘物来顺应’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原文翻译

澄曰:“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心,固是私欲,如闲思杂虑,如何亦谓之私欲?”

陆澄问:“好色、贪财、重视名利等,固然属于私欲,但是那些闲杂的心思,为什么也叫作私欲呢?”

先生曰:“毕竟从好色、好利、好名等根上起,自寻其根便见。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,何也?以汝元无是心也。汝若于货、色、名、利等心,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,都消灭了,光光只是心之本体,看有甚闲思虑?此便是‘寂然不动’,便是‘未发之中’,便是‘廓然大公’,自然‘感而遂通’,自然‘发而中节’,自然‘物来顺应’。”

先生说:“归根结底也是好色、贪财、重视名利滋生了这些闲思杂念,你自己从本源上寻找就会发现。例如,你心里自信绝对不会产生偷、抢、盗、劫的念头,为什么呢?你本心就没有那样的心思。如果你对色、财、名、利等这些心思,都像不做贼的心思一样,在心底一干二净了,完完全全只剩下心的本体,怎还会有什么闲思杂念?这就是所谓的‘寂然不动’,就是‘未发之中’,就是‘廓然大公’。这样,#-666aa;心自然会‘感而遂通’,自然可以‘发而中节’,自然也能够‘物来顺应’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:语出《易经·系辞上》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”。意为易本身是宁静不动的,有#-666aa;来问吉凶,易便会与天下之事相通,显示出吉凶祸福来。

〔2〕廓然大公,物来顺应:语出程颢《答横渠先生定性书》“君子之学,莫若廓然大公,物来而顺应”。意为心#-666ee;宽广,大公无私,遇到事情时能坦然自如地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