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陆澄录 > 问“志至气次”+先生曰:“志之所至,气亦至焉之谓,…+

问“志至气次”。先生曰:“志之所至,气亦至焉之谓,非极至、次贰之谓。‘持其志’,则养气在其中。‘无暴其气’,则亦持其志矣。孟子救告子之偏,故如此夹持说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问“志至气次note-name:志至气次1志至气次:语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孟子说:“所谓志向,是意气的统帅;意气,充满身体之内。志向为首要,意气还在其次。所以说:‘把握住思想意志,不要随便意气用事。’””。

翻译(一)

陆澄请教“志至气次”的问题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先生曰:“志之所至,气亦至焉之谓,非极至、次贰之谓。‘持其志’,则养气在其中。‘无暴其气’,则亦持其志矣。孟子救告子note-name:告子2告子:名不害,战国#-666aa;。他提出性无善恶论,并有“生之谓性”,“食色,性也”的论点,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。所以有“孟子救告子之偏”说。之偏,故如此夹持说。”

翻译(二)

先生说:“它的意思是说志向到哪里,气也跟随着到达,而不是朱熹说的,先要以立志为主,才能够接着存养意气。‘坚定志向’,那么存养意气就包含在其中了。‘不意气用事’,也就是坚定了志向。孟子是为了纠正告子的错误理解,才这样把‘志’、‘气’一#-666dd;为二来说。”

原文翻译

问“志至气次”。

陆澄请教“志至气次”的问题。

先生曰:“志之所至,气亦至焉之谓,非极至、次贰之谓。‘持其志’,则养气在其中。‘无暴其气’,则亦持其志矣。孟子救告子之偏,故如此夹持说。”

先生说:“它的意思是说志向到哪里,气也跟随着到达,而不是朱熹说的,先要以立志为主,才能够接着存养意气。‘坚定志向’,那么存养意气就包含在其中了。‘不意气用事’,也就是坚定了志向。孟子是为了纠正告子的错误理解,才这样把‘志’、‘气’一#-666dd;为二来说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志至气次:语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孟子说:“所谓志向,是意气的统帅;意气,充满身体之内。志向为首要,意气还在其次。所以说:‘把握住思想意志,不要随便意气用事。’”

〔2〕告子:名不害,战国#-666aa;。他提出性无善恶论,并有“生之谓性”,“食色,性也”的论点,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。所以有“孟子救告子之偏”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