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陆澄录 > 问:“伊川谓‘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’+延平却…+

问:“伊川谓‘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’。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。何如?”先生曰:“皆是也。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,把中做一物看,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,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。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,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,使人正目而视惟此,倾耳而听惟此,即是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’的功夫。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问:“伊川谓‘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’。延平note-name:延平1延平:姓李,名侗,字愿中,世称延平先生,今福建南剑#-666aa;。程颐三传弟子,朱熹曾从游其门下。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。何如?”

翻译(一)

陆澄问:“程颐先生教学生说‘不应该在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求中和的状态’。而延平先生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感情没有发泄出来之前的各种情形。他们的这些说法对吗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先生曰:“皆是也。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,把中做一物看,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,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。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,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,使人正目而视惟此,倾耳而听惟此,即是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note-name: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2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:语出《中庸》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故君子慎其#-666ll;也”。意为君子在别#-666aa;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下也不忘时时检点、警诫自己。’的功夫。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。”

翻译(二)

先生说:“都是对的。程颐先生是把中正看作一件事物,因为怕#-666aa;们会在感情未发之前追求所谓中正平和。就像我一向把‘气定’当作中正平和那样,所以只让#-666aa;们在涵养省察上下#-666ii;夫。而延平先生则怕初学者找不到入门的地方,所以让他们时时刻刻观察感情未发之前的各种现象,使#-666aa;集中所有精力看、听未发前的状况,这就是所谓的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’的#-666ii;夫。这些都是古人为了诱导学生存养天理迫不得已才说的话。”

原文翻译

问:“伊川谓‘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’。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。何如?”

陆澄问:“程颐先生教学生说‘不应该在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求中和的状态’。而延平先生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感情没有发泄出来之前的各种情形。他们的这些说法对吗?”

先生曰:“皆是也。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,把中做一物看,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,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。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,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,使人正目而视惟此,倾耳而听惟此,即是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’的功夫。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。”

先生说:“都是对的。程颐先生是把中正看作一件事物,因为怕#-666aa;们会在感情未发之前追求所谓中正平和。就像我一向把‘气定’当作中正平和那样,所以只让#-666aa;们在涵养省察上下#-666ii;夫。而延平先生则怕初学者找不到入门的地方,所以让他们时时刻刻观察感情未发之前的各种现象,使#-666aa;集中所有精力看、听未发前的状况,这就是所谓的‘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’的#-666ii;夫。这些都是古人为了诱导学生存养天理迫不得已才说的话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延平:姓李,名侗,字愿中,世称延平先生,今福建南剑#-666aa;。程颐三传弟子,朱熹曾从游其门下。

〔2〕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:语出《中庸》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故君子慎其#-666ll;也”。意为君子在别#-666aa;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下也不忘时时检点、警诫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