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传习录》 » 卷上 » 陆澄录 > “自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,只是一个‘明明…+

“自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,只是一个‘明明德’。虽‘亲民’亦‘明德’事也。‘明德’是此心之德,即是仁。‘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’,使有一物失所,便是吾仁有未尽处。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“自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note-name: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1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:语出《大学》,王阳明认为《大学》中的八条目即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都可归结为“明明德”,与程朱理学的解释不同。,只是一个‘明明德’。虽‘亲民’亦‘明德’事也。‘明德’是此心之德,即是仁。‘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’,使有一物失所,便是吾仁有未尽处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先生说:“从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到‘平天下’,都是‘明明德’。‘亲民’也是‘明明德’的事情。‘明德’也就是本心的善,就是仁爱。‘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’,假使对一件事物感觉到失去,也就说明心中的仁德还有不完善的地方。”

原文翻译

“自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,只是一个‘明明德’。虽‘亲民’亦‘明德’事也。‘明德’是此心之德,即是仁。‘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’,使有一物失所,便是吾仁有未尽处。”

先生说:“从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到‘平天下’,都是‘明明德’。‘亲民’也是‘明明德’的事情。‘明德’也就是本心的善,就是仁爱。‘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’,假使对一件事物感觉到失去,也就说明心中的仁德还有不完善的地方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‘格物’、‘致知’至‘平天下’:语出《大学》,王阳明认为《大学》中的八条目即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都可归结为“明明德”,与程朱理学的解释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