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百姓的解释

百姓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礼记》大传中的「自仁率亲,等而上之,至于祖;自义率祖,顺而下之,至于祢。是故,人道亲亲也。亲亲故尊祖,尊祖故敬宗,敬宗故收族,收族故宗庙严,宗庙严故重社稷,重社稷故爱百姓,爱百姓故刑罚中,刑罚中故庶民安,庶民安故财用足,财用足故百志成,百志成故礼俗刑,礼俗刑然后乐。诗云:“不显不承,无斁于人斯。”此之谓也。」篇,“百姓”解释为谓百官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哀郢中的「皇天之不纯命兮,何百姓之震愆?民离散而相失兮,方仲春而东迁。去故乡而就远兮,遵江夏以流亡。出国门而轸怀兮,甲之鼂吾以行。」篇,“百姓”解释为指楚国的百姓。震愆(qiān):震恐,惊恐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王文考中的「粤若稽古帝汉,祖宗浚哲钦明,殷五代之纯熙,绍伊唐之炎精。荷天衢以元亨,廓宇庙而作京,敷皇极以创业,协神道而大宁。于是百姓昭明,九族敦序,乃命孝孙,俾侯于鲁。锡介珪以作瑞,宅附庸而开宇。乃立灵光之秘殿,配紫微而为辅。承明堂于少阳,昭列显于奎之分野。」篇,“百姓”解释为古代对贵族的总称。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群黎百姓。”郑笺:“百姓,百官族姓也。”一说,此指平民。因“百姓”在战国以后用作平民的通称。昭明:明礼义。张说《大唐封祀坛颂》:“九族敦叙,百姓昭明。”孔颖达《尚书·尧典》疏:“九族宜相亲睦,百姓宜明礼义。”一说,此指显明,光明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”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舜典中的「帝曰:“契,百姓不亲,五品不逊汝作司徒,敬敷五教,在宽。”」篇,“百姓”解释为此处指百姓、庶民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小司寇中的「其位:王南乡,三公及州长、百姓北面,群臣西面,群吏东面。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,以众辅志而弊谋。」篇,“百姓”解释为据金鹗说,同上节“万民”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百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