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八音的解释

八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赏誉 第八中的「有问秀才:“吴旧姓何如?”答曰:“吴府君,圣王之老成,明时之俊乂;朱永长,理物之至德,清选之高望;严仲弼,九皋之鸣鹤,空谷之白驹;顾彦先,八音之琴瑟,五色之龙章;张威伯,岁寒之茂松,幽夜之逸光;陆士衡、士龙,鸿鹄之裴回,悬鼓之待槌。凡此诸君,以洪笔为耒,以纸札为良田,以玄默为稼穑,以义理为丰年,以谈论为英华,以忠恕为珍宝,著文章为锦绣,蕴五经为缯帛,坐谦虚为席荐,张义让为帷幕,行仁义为室宇,修道德为广宅。”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乐器的统称,指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八类乐器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纪行下-潘安仁中的「武皇忽其升遐,八音遏于四海。天子寝于谅暗,百官听于冢宰。彼负荷之殊重,虽伊周其犹殆。窥七贵于汉庭,诪一姓之或在。无危明以安位,只居逼以示专。陷乱逆以受戮,匪祸降之自天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指八种乐器吹奏的乐音。即匏、土、革、木、石、金、丝、竹等八种材质的乐器。遏(è):遏止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马季长中的「陈于东阶,八音俱起。《食举》《雍》彻,劝侑君子。然后退理乎黄门之高廊,重丘宋、灌,名师郭、张。工人巧士,肄业修声。于是游闲公子,暇豫王孙,心乐五声之和,耳比八音之调,乃相与集乎其庭,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,何其富也!纷葩烂漫,诚可喜也!波散广衍,实可异也!牚距劫遌,又足怪也!啾咋嘈啐,似华羽兮,绞灼激以转切。震郁怫以凭怒兮,耾砀骇以奋肆。气喷勃以布覆兮,乍跱蹠以狼戾。雷叩锻之岌峇兮,正浏溧以风冽。薄凑会而凌节兮,驰趣期而赴踬。尔乃听声类形,状似流水,又象飞鸿。泛滥溥漠,浩浩洋洋。长矕远引,旋复回皇。充屈郁律,瞋菌碨抰。酆琅磊落,骈田磅唐。取予时适,去就有方。洪杀衰序,希数必当。微风纤妙,若存若亡。荩滞抗绝,中息更装。奄忽灭没,晔然复扬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古代称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种乐器声音。金为钟,石为磬,琴瑟为丝,箫管为竹,笙竽为匏,埙为土,鼓为革,祝敔为木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成公子安中的「唱引万变,曲用无方。和乐怡怿,悲伤摧藏。时幽散而将绝,中矫厉而慨慷。徐婉约而优游,纷繁骛而激扬。情既思而能反,心虽哀而不伤。总八音之至和,固极乐而无荒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古代称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种乐器声音。金为钟,石为磬,琴瑟为丝,箫管为竹,笙竽为匏,埙为土,鼓为革,祝敔为木。至和:极和谐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连珠-陆士衡中的「臣闻日薄星回,穹天所以纪物;山盈川冲,后土所以播气。五行错而致用,四时违而成岁。是以百官恪居,以赴八音之离;明君执契,以要克谐之会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古代称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为八音。钟为金,罄为石,琴瑟为丝,箫管为竹,笙竽为匏,埙为土,鼓为革,柷敔为木。离:陈列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的「延康元年,太祖崩;太子即王位,勋以驸马都尉兼侍中。文帝受禅,勋每陈“今之所急,唯在军、农,宽惠百姓。台榭苑囿,宜以为后”。文帝将出游猎,勋停车上疏曰:“臣闻帝王,靡不明本立教,以孝治天下。陛下仁圣恻隐,有同古烈。臣冀当继踪前代,令万世可则也。如何在谅*之中,修驰骋之事乎?臣冒死以闻,唯陛下察焉。”帝手毁其表而竟行猎。中道顿息,问侍臣曰:“猎之为乐,何如音也?”侍中刘晔对曰:“猎胜于乐。”勋抗辞曰:“夫乐,上通神明,下和人理,隆治致化,万邦咸乂。故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;况猎暴华盖于原野,伤生育之至理,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!昔鲁隐观渔于棠,《春秋》讥之。虽陛下以为务,愚臣所不愿也。”因奏:“刘晔佞谀不忠,阿顺陛下过戏之言。昔梁丘据取媚于遄台,晔之谓也。请有司议罪,以清皇朝。”帝怒作色。罢还,即出勋为右中郎将。黄初年,尚书令陈群、仆射司马宣王,并举勋为宫正;宫正即御史中丞也。帝不得已而用之,百僚严惮,罔不肃然。年秋,帝欲征吴,群臣大议。勋面谏曰:“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,盖以吴、蜀唇齿相依,凭阻山水,有难拔之势故也。往年龙舟飘荡,隔在南岸;圣躬蹈危,臣下破胆。此时宗庙几至倾覆,为百世之戒。今又劳兵袭远,日费千金;中国虚耗,令黠虏玩威。臣窃以为不可。”帝益忿之,左迁勋为治书执法。帝从寿春还,屯陈留郡界。太守孙邕见,出过勋。时营垒未成,但立标埒。邕邪行,不从正道,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;勋以堑垒未成,解止不举。大军还洛阳,曜有罪,勋奏黜遣。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,诏曰:“勋指鹿作马,收付廷尉!”廷尉法议:“正刑岁。”官驳:“依律,罚金斤。”帝大怒曰:“勋无活分,而汝等敢纵之!收官以下付刺奸,当令鼠同穴!”太尉钟繇、司徒华歆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侍中辛毗、尚书卫臻、守廷尉高柔等,并表“勋父信有功于太祖”,求请勋罪。帝不许,遂诛勋。勋内行既修,廉而能施;死之日,家无余财。后旬,文帝亦崩,莫不为勋叹恨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指音乐。中国古代的乐器分为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八类。金有钟等,石有磬等,土有埙(xūn)等,革有鼓等,丝有琴等,木有柷(zhù)等,匏有笙等,竹有管等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方伎传中的「杜夔字公良,河南人也。以知音为雅乐郎。中平年,疾,去官。州、郡、司徒礼辟,以世乱奔荆州。荆州牧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。乐备,表欲庭观之。夔谏曰:“今将军号(不)为天子合乐,而庭作之,无乃不可乎!”表纳其言而止。后表子琮降太祖。太祖以夔为军谋祭酒,参太乐事;因令创制雅乐。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;丝竹音,靡所不能,惟歌舞非所长。时,散郎邓静、尹齐善咏雅乐,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,舞师冯肃、服养晓知先代诸舞。夔总统研精:远考诸经,近采故事;教习讲肄,备作乐器。绍复先代古乐,皆自夔始也。黄初中,为太乐令、协律都尉。汉铸钟工柴玉,巧有意思,形器之中,多所造作,亦为时贵人见知。夔令玉铸铜钟,其声韵清浊多不如法;数毁改作。玉甚厌之;谓夔清浊任意,颇拒捍夔。夔、玉更相白于太祖,太祖取所铸钟,杂错更试,然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;于是罪玉及诸子,皆为养马士。文帝爱待玉,又尝令夔与左(愿) 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,夔有难色;由是帝意不悦。后因他事系夔,使(愿) 等就学;夔自谓所习者雅,仕宦有本,意犹不满。遂黜免以卒。弟子河南邵登、张泰、桑馥,各至太乐丞;下邳陈颃,司律中郎将。自左延年等虽妙于音,咸善郑声;其好古存正,莫及夔。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八类制造乐器的原材料。即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(páo)、土、革、木。这里指这八类原材料制成的乐器,即钟、磬、琴瑟、箫管、笙竽、埙(xūn)、鼓、祝敔(zhù yú)。有时也指八类乐器发出的声音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天工开物》冶铸中的「宋子曰」篇,“八音”解释为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类乐器。亦泛指乐器总称或音乐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癸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