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本初的解释

本初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始,文帝为官将,及平原侯植,皆好文学。粲与北海徐幹字伟长、广陵陈琳字孔璋、陈留阮瑀字元瑜、汝南应玚字德琏、东平刘桢字公幹,并见友善。幹为司空军谋祭酒、掾、属,官将文学。琳前为何进主簿。进欲诛诸宦官,太后不听;进乃召方猛将,并使引兵向京城,欲以劫恐太后。琳谏进曰:“《易》称‘即鹿无虞’,谚有‘掩目捕雀’;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况国之大事,其可以诈立乎?今将军总皇威,握兵要;龙骧虎步,高下在心。以此行事,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。但当速发雷霆,行权立断,违经合道,天人顺之;而反释其利器,更征于他。大兵合聚,强者为雄;所谓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;功必不成,只为乱阶。”进不纳其言,竟以取祸。琳避难冀州,袁绍使典文章。袁氏败,琳归太祖。太祖谓曰:“卿昔为本初移书,但可罪状孤而已。恶恶止其身,何乃上及父祖邪?”琳谢罪,太祖爱其才而不咎。瑀少受学于蔡邕。建安中,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,瑀终不为屈。太祖并以琳、瑀为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。军国书檄,多琳、瑀所作也。琳徙门下督,瑀为仓曹掾、属。」篇,“本初”解释为袁绍的字。移:不相统属的官员之间发送的公文。建安五年(公元 200),袁绍出动十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,行前发布檄文通知各州郡,声讨曹操。檄文由陈琳起草,全文见本书卷六《袁绍传》裴注引《魏氏春秋》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「和洽字阳士,汝南西平人也。举孝廉,大将军辟;皆不就。袁绍在冀州,遣使迎汝南士大夫。洽独以“冀州土平民强,英杰所利,战之地;本初乘资,虽能强大,然雄豪方起:全未可必也。荆州刘表,无他远志,爱人乐士;土地险阻,山夷民弱:易依倚也”。遂与亲旧俱南从表;表以上客待之。洽曰:“所以不从本初,避争地也。昏世之主,不可黩近;久而阽危,必有谗慝间其中者。”遂南度武陵。」篇,“本初”解释为袁绍的字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先主传中的「先主未出时,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,辞受帝衣带中密诏,当诛曹公。先主未发。是时,曹公从容谓先主曰:“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!本初之徒,不足数也。”先主方食,失匕箸。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、将军吴子兰、王子服等同谋。会见使,未发。事觉,承等皆伏诛;先主据下邳,灵等还。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,留关羽守下邳,而身还小沛。东海昌霸反,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。众数万人,遣孙乾与袁绍连和。曹公遣刘岱、王忠击之,不克。年,曹公东征先主,先主败绩。曹公尽收其众,虏先主妻子;并擒关羽以归。先主走青州。」篇,“本初”解释为袁绍字本初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本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