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辰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丙辰,至于苦山,西膜之所谓茂苑。天子于是休猎,于是食苦。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八月八日。距前“癸丑”三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三日,至于苦山。”顾实作“七月二十日”,亦距前三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丙辰,天子北游于林中,乃大受命而归。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七月二十日。距前“辛丑”十五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丙辰,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,以观夏后启之所居。乃[缺字]于启室。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十二月二十三日。距前“季冬(仲冬)甲戌”四十二日。王天海云:“此距前‘季冬甲戌’三十三日。”王说误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将幸许昌。许昌城南门,无故自崩;帝心恶之,遂不入。壬子,行还洛阳宫。月,筑华台。夏月,丙辰,帝疾笃。召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,并受遗诏,辅嗣主。遣后宫淑媛、昭仪以下归其家。丁巳,帝崩于嘉福殿。时年。月,戊寅,葬首阳陵。自殡及葬,皆以终制从事。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旧历十六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丙辰,帝幸太学。问诸儒曰:“圣人幽赞神明,仰观俯察,始作卦。后圣重之为,立爻以极数;凡斯大义,罔有不备。而夏有《连山》,殷有《归藏》,周曰《周易》;《易》之书,其故何也?”《易》博士淳于俊对曰:“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卦,神农演之为,黄帝、尧、舜通其变。代随时,质文各由其事。故《易》者,变易也;名曰《连山》,似山出纳云气,连天地也;《归藏》者,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。”帝又曰:“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《易》,孔子何以不云‘燧人氏没包羲氏作’乎?”俊不能答。帝又问曰:“孔子作《彖》、《象》,郑玄作注;虽圣、贤不同,其所释经义,也。今《彖》、《象》不与经文相连;而注连之,何也?”俊对曰:“郑玄合《彖》、《象》于经者,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。”帝曰:“若郑玄合之,于学诚便;则孔子曷为不合,以了学者乎?”俊对曰:“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,是以不合;此圣人以不合为谦。”帝曰:“若圣人以不合为谦,则郑玄何独不谦邪?”俊对曰:“古义弘深,圣问奥远,非臣所能详尽。”帝又问曰:“《系辞》云‘黄帝、尧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’,此包羲、神农之世为无衣裳。但圣人化天下,何殊异尔邪?”俊对曰:“皇之时,人寡而禽兽众,故取其羽皮而天下用足。及至黄帝,人众而禽兽寡,是以作为衣裳以济时变也。”帝又问:“乾为天,而复为金,为玉,为老马,与细物并邪?”俊对曰:“圣人取象,或远或近;近取诸物,远则天地。”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旧历初十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陈留王讳奂,字景明。武帝孙,燕王宇子也。甘露年,封安次县常道乡公。高贵乡公卒,公卿议迎立公。月,甲寅,入于洛阳,见皇太后。是日,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。大赦,改年,赐民爵及谷帛各有差。景元元年夏月,丙辰,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;封晋公,增封郡,并前满;加锡之礼,如前(奏)诏;诸群从子弟,其未有侯者,皆封亭侯;赐钱千万,帛万匹。文王固让,乃止。己未,故汉献帝夫人节,薨;帝临于华林园。使使持节,追谥夫人为献穆皇后。及葬,车服制度皆如汉氏故事。癸亥,以尚书右仆射王观为司空。冬月,观薨。」篇,“丙辰”解释为:旧历初四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