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牙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。钟子期曰:“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伯牙游于泰山之阴,卒逢暴雨,止于岩下;心悲,乃援琴而鼓之。初为霖雨之操,更造崩山之音。曲每奏,钟子期辄穷其趣。伯牙乃舍琴而叹曰:“善哉!善哉!子之听夫!志想像犹吾心也。吾于何逃声哉?”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古代传说中春秋时著名的琴师,擅弹古琴,技艺高超,既是弹琴能手,又是作曲家,被人尊为“琴仙”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马季长中的「于时也,绵驹吞声,伯牙毁弦,瓠巴聑柱,磬襄弛悬。留视瞠眙,累称屡赞。失容坠席,搏拊雷抃。僬眇睢维,涕洟流漫。是故可以通灵感物,写神喻意,致诚效志,率作兴事,溉盥污 ,澡雪垢滓矣。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春秋时人,传说以精于琴艺著名。毁弦:摔毁古琴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王子渊中的「人臣亦然。昔贤者之未遭遇也,图事揆策,则君不用其谋;陈见悃诚,则上不然其信。进仕不得施效,斥逐又非其愆。是故伊尹勤于鼎俎,太公困于鼓刀,百里自鬻,甯戚饭牛,离此患也。及其遇明君、遭圣主也,运筹合上意,谏诤则见听,进退得关其忠,任职得行其术,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,离蔬释 而享膏粱,剖符锡壤而光祖考,传之子孙,以资说士。故世必有圣智之君,而后有贤明之臣。虎啸而谷风冽,龙兴而致云气;蟋蟀俟秋吟,蜉蝣出以阴。《易》曰: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《诗》曰:“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”故世平主圣,俊乂将自至,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君,获稷、契、皋陶、伊尹、吕望之臣,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虽伯牙操 钟,蓬门子弯乌号,犹未足以喻其意也。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春秋时人,以操琴出众闻名古代。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5086号"]/pic/texts/xw68w-v086.png[/img](dì)钟:古乐器。李善注引晋灼曰:“二十四钟,各有节奏,击之不常,故曰递钟。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一-王子渊中的「微斯文学问于虚仪夫子曰:“盖闻国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。今夫子闭门距跃,专精趋学有日矣。幸遭圣主平世,而久怀宝,是伯牙去锺期,而舜禹遁帝尧也。于是欲显名号,建功业,不亦难乎?”夫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夫蚊虻终日经营,不能越阶序,附骥尾则涉千里,攀鸿翮则翔四海。仆虽嚚顽,愿从足下。虽然,何由而自达哉?”文学曰:“陈恳诚于本朝之上,行话谈于公卿之门。”夫子曰:“无介绍之道,安从行乎公卿?”文学曰:“何为其然也?昔甯戚商歌以干齐桓,越石负刍而寤晏婴,非有积素累旧之欢,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。故毛嫱、西施,善毁者不能蔽其好;嫫姆、倭傀,善誉者不能掩其丑。苟有至道,何必介绍?”夫子曰:“咨!夫特达而相知者,千载之一遇也;招贤而处友者,众士之常路也。是以空柯无刃,公输不能以斫;但悬曼矰,蒲苴不能以射。故膺腾撇波而济水,不如乘舟之逸也;冲蒙涉田而能致远,未若遵涂之疾也。才蔽于无人,行衰于寡党,此古今之患,唯文学虑之。”文学曰:“唯唯,敬闻命矣!”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俞伯牙,古代著名音乐家,擅长奏琴。锺期:锺子期,古代著名的音乐鉴赏家,与伯牙同时。相传凡伯牙所演奏的琴声,只有锺子期能正确领略其旨趣。因而锺子期死后,伯牙感叹世上已无知音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玚、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、属。玚转为平原侯庶子,后为官将文学。桢以不敬被刑,刑竟署吏。咸著文赋数篇。瑀以年卒。幹、琳、玚、桢年卒。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:“昔年疾疫,亲故多罹其灾;徐、陈、应、刘,时俱逝。观古今文人,类不护细行,鲜能以名节自立。而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矣。著《中论》余篇,辞义典雅,足传于后。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,其才学足以著书;美志不遂,良可痛惜!孔璋章表殊健,微为繁富。公幹有逸气,但未遒耳。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仲宣独自善于辞赋,惜其体弱,不足起其文;至于所善,古人无以远过也。昔伯牙绝弦于钟期,仲尼覆醢于子路;痛知音之难遇,伤门人之莫逮也。诸子但为未及古人,自时之俊也。”自颍川邯郸淳、繁钦,陈留路粹,沛国丁仪、丁廙,弘农杨修,河内荀纬等,亦有文采;而不在此()人之例。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传说是春秋时人,善于弹琴。他的知音钟子期听了他的琴声就知道他心里在向往什么。钟子期死,他破琴断弦,终身不再弹琴。见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报任安书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春秋时楚国人,善于弹琴。钟子期死后,他毁琴绝弦,谓世上已无知音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楚辞》七谏中的「谬谏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古代善弹琴之人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楚辞》九叹中的「愍命」篇,“伯牙”解释为:春秋时人,以善于弹琴著名。号钟:古琴名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