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不尔的解释

不尔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羊叔子中的「今天下自服化已来,方渐八年,虽侧席求贤,不遗幽贱,然臣等不能推有德,进有功,使圣听知胜臣者多,而未达者不少。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,有隐才于屠钓之间,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,臣处之不以为愧,所失岂不大哉!且臣忝窃虽久,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,等宰辅之高位也。臣所见虽狭,据今光禄大夫李喜,秉节高亮,正身在朝;光禄大夫鲁芝,洁身寡欲,和而不同;光禄大夫李胤,莅政弘简,在公正色。皆服事华发,以礼终始。虽历内外之宠,不异寒贱之家,而犹未蒙此选,臣更越之,何以塞天下之望,少益日月!是以誓心守节,无苟进之志。今道路未通,方隅多事,乞留前恩,使臣得速还屯。不尔留连,必于外虞有阙。臣不胜忧惧,谨触冒拜表,惟陛下察匹夫之志不可以夺。」篇,“不尔”解释为不然,不这样。《管子·海王》:“不尔而成事者,天下无有。”留连:指留恋于开府仪同三司之封位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中的「甘宁字兴霸,巴郡临江人也。少有气力,好游侠;招合轻薄少年,为之渠帅。群聚相随,挟持弓弩,负毦带铃。民闻铃声,即知是宁。人与相逢,及属城长吏,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;不尔,即放所将夺其资货,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,作其(发)废负。至余年,止不攻劫,颇读诸子。乃往依刘表,因居南阳:不见进用。后转托黄祖,祖又以凡人蓄之。于是归吴。」篇,“不尔”解释为不这样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贺全吕周钟离传中的「其曰:“所遣董岑、邵南,少长家门;亲之信之,有如儿子。是以特令赍笺,托叛为辞;目语心计,不宣唇齿;骨肉至亲,无有知者。又已敕之:到州当言‘往降’,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。鲂建此计,任之于天:若其济也,则有生全之福;邂逅泄漏,则受夷灭之祸。常中夜仰天,告誓星辰。精诚之微,岂能上感?然事急孤穷,惟天是诉耳。遣使之日,载生载死;形存气亡,魄爽恍惚。私恐使君未深保明,岑、南人可留其,以为后信;赍教还。教还,故当言悔叛还首。东主有常科:悔叛还者,皆自原罪。如是彼此俱塞,永无端原。悬命西望,涕笔俱下!”其曰:“鄱阳之民,实多愚劲。帅之赴役,未即应人;倡之为变,闻声响抃。今虽降首,盘节未解;山栖草藏,乱心犹存。而今东主图兴大众,举国悉出;江边空旷,屯坞虚损,惟有诸刺奸耳。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,旦可得便会;然要恃外援,表里机互;不尔以往,无所成也。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,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。若未径到江岸,可住百里上;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,即自善也。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;苦于征讨,乐得北属。但穷困举事,不时见应,寻受其祸耳。如使石阳及青、徐诸军首尾相衔,牵缀往兵,使不得速退者,则善之善也。鲂生在江、淮,长于时事;见其便利,百举百捷。时不再来,敢布腹心。”」篇,“不尔”解释为不这样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不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