憯怛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礼记》表记中的「子言之曰:“后世虽有作者,虞帝弗可及也已矣。君天下,生无私,死不厚其子;子民如父母,有憯怛之爱,有忠利之教;亲而尊,安而敬,威而爱,富而有礼,惠而能散;其君子尊仁畏义,耻费轻实,忠而不犯,义而顺,文而静,宽而有辨。《甫刑》曰:‘德威惟威,德明惟明。’非虞帝其孰能如此乎?”」篇,“憯怛”解释为:憯(cǎn)怛,忧伤悲苦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卷 缪称训中的「小人之从事也曰苟得,君子曰苛义。所求者同,所期者异乎!击舟水中,鱼沉而鸟扬,同闻而殊事,其情一也。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。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,礼不隆,而德有余,仁心之感恩接而憯怛生。故其入人深。俱之叫呼也,在家老则为恩厚,其在责人则生争斗。故曰:“兵莫憯于意志,莫邪为下;寇莫大于阴阳,枹鼓为小 。”」篇,“憯怛”解释为:憯(jiàn)怛(dá),忧虑,指报恩的心理压力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哀时命中的「魂眐眐以寄独兮,汩徂往而不归。处卓卓而日远兮,志浩荡而伤怀。鸾凤翔于苍云兮,故矰缴而不能加。蛟龙潜于旋渊兮,身不挂于罔罗。知贪饵而近死兮,不如下游乎清波。宁幽隐以远祸兮,孰侵辱之可为?子胥死而成义兮,屈原沉于汨罗。虽体解其不变兮,岂忠信之可化?志怦怦而内直兮,履绳墨而不颇。执权衡而无私兮,称轻重而不差。摡尘垢之枉攘兮,除秽累而反真。形体白而质素兮,中皎洁而淑清。时厌饫而不用兮,且隐伏而远身。聊窜端而匿迹兮,嗼寂默而无声。独便悁而烦毒兮,焉发愤而抒情?时暧暧其将罢兮,遂闷叹而无名。伯夷死于首阳兮,卒夭隐而不荣。太公不遇文王兮,身至死而不得逞。怀瑶象而佩琼兮,愿陈列而无正。生天墬之若过兮,忽烂漫而无成。邪气袭余之形体兮,疾憯怛而萌生。愿壹见阳春之白日兮,恐不终乎永年。」篇,“憯怛”解释为:憯怛(cǎn dá),痛苦忧伤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