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仓廪的解释

仓廪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增广贤文》中的「酒中不语真君子,财上分明大丈夫。 积金千两,不如多买经书。 养子不教如养驴,养女不教如养猪。 有田不耕仓廪虚,有书不读子孙愚。 仓廪虚兮岁月乏,子孙愚兮礼义疏。 同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 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」篇,“仓廪”解释为贮藏米谷的仓库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畋猎中-司马长卿中的「“于是酒中乐酣,天子芒然而思,似若有亡,曰:‘嗟乎,此大奢侈。朕以览听余闲,无事弃日,顺天道以杀伐,时休息于此。恐后叶靡丽,遂往而不返,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。’于是乎乃解酒罢猎,而命有司,曰:‘地可垦辟,悉为农郊,以赡萌隶。 墙填堑,使山泽之人得至焉。实陂池而勿禁,虚宫馆而勿仞。发仓廪以救贫穷,补不足,恤鳏寡,存孤独。出德号,省刑罚,改制度,易服色,革正朔,与天下为更始。’」篇,“仓廪”解释为仓廪(lǐn),贮藏米谷的仓库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设论-东方曼倩中的「东方先生喟然长息,仰而应之曰:“是故非子之所能备。彼一时也,此一时也,岂可同哉?夫苏秦、张仪之时,周室大坏,诸侯不朝,力政争权,相擒以兵,并为十二国,未有雌雄。得士者强,失士者亡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廪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,圣帝德流,天下震慑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,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。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,贤与不肖,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。故绥之则安,动之则苦;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渊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。虽欲尽节效情,安知前后?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说,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。悉力慕之,困于衣食,或失门户。使苏秦、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,曾不得掌故,安敢望侍郎乎?传曰:‘天下无害,虽有圣人无所施才;上下和同,虽有贤者无所立功。’故曰时异事异。」篇,“仓廪”解释为仓廪(lǐn),谷藏曰仓,米藏曰廪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正月,震电。月,备卿官。诏曰:“朕以不德,托于王公之上;夙夜战战,忘寝与食。今欲偃武修文,以崇大化。推此之道,当由士民之赡,必须农桑。《管子》有言:‘仓廪实,知礼节;衣食足,知荣辱。’夫夫不耕,有受其饥;妇不织,有受其寒。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,未之有也!自顷年以来,州郡吏民及诸营兵,多违此业;皆浮船长江,贾作上下。良田渐废,现谷日少;欲求大定,岂可得哉!亦由租入过重,农人利薄,使之然乎?今欲广开田业,轻其赋税;差科强羸,课其田亩;务令优均,官私得所。使家给户赡,足相供养;则爱身重命,不犯科法;然后刑罚不用,风俗可整。以群僚之忠贤,若尽心于时;虽太古盛化,未可猝致;汉文升平,庶几可及!及之,则臣主俱荣;不及,则损削侵辱:何可从容俯仰而已?诸卿尚书,可共咨度,务取便佳。田桑已至,不可后时。事定施行,称朕意焉。”年春月,西陵言赤乌见。秋,用都尉严密议,作浦里塘。会稽郡谣言:“王亮当还为天子。”而亮宫人告,亮使巫祷祠,有恶言。有司以闻,黜为候官侯,遣之国。道自杀,卫送者,伏罪。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;分宜都,置建平郡。年夏月,大雨,水泉涌溢。秋月,遣光禄大夫周奕、石伟巡行风俗,察将吏清浊,民所疾苦;为黜陟之诏。月,布山言白龙现。是岁,安吴民陈焦死,埋之;日更生,穿土中出。」篇,“仓廪”解释为仓库。实:充实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国语》三嗣主传中的「优施教骊姬谮申生」篇,“仓廪”解释为仓廪(lǐn),储藏米谷之所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蹴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