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曹公的解释

曹公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先主传中的「先主求和于吕布,布还其妻子。(先主遣关羽守下邳。)先主还小沛,复合兵得万余人。吕布恶之,自出兵攻先主。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,以为豫州牧。将至沛收散卒,给其军粮;益与兵,使东击布。布遣高顺攻之;曹公遣夏侯惇往,不能救;为顺所败,复虏先主妻子送布。曹公自出东征,助先主围布于下邳。生擒布,先主复得妻子。从曹公还许,表先主为左将军;礼之愈重,出则同舆,坐则同席。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,曹公遣先主督朱灵、路招要击术。未至,术病死。」篇,“曹公”解释为指曹操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孙破虏讨逆传中的「策乃说术,乞助景等平定江东。术表策为折冲校尉,行殄寇将军;兵才千余,骑数匹,宾客愿从者数百人。比至历阳,众千。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,策又徙母阜陵;渡江转斗,所向皆破,莫敢当其锋;而军令整肃,百姓怀之。策为人: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,善于用人。是以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。刘繇弃军遁逃,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。吴人严白虎等,众各万余人,处处屯聚。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,乃至会稽;策曰:“虎等群盗,非有大志;此成擒耳!”遂引兵渡浙江,据会稽,屠东冶,乃攻破虎等。尽更置长吏。策自领会稽太守,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,以孙贲为豫章太守;分豫章为庐陵郡,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;丹杨朱治,为吴郡太守。彭城张昭、广陵张纮、秦松、陈端等为谋主。时袁术僭号,策以书责而绝之。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,封为吴侯。后术死,长史杨弘、大将张勋等,将其众欲就策;庐江太守刘勋要击,悉虏之,收其珍宝以归。策闻之,伪与勋好盟。勋新得术众,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,策劝勋攻取之。勋既行,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,勋众尽降;勋独与麾下数百人,自归曹公。是时,袁绍方强,而策并江东。曹公力未能逞,且欲抚之: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,又为子(章)彰取贲女;皆礼辟策弟权、翊;又命扬州刺吏严象,举权茂才。」篇,“曹公”解释为指曹操。讨逆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搜神记》卷一中的「左慈显神通」篇,“曹公”解释为即曹操。晋受魏禅。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对曹操很尊重,习惯不直呼其名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讥谑中的「梅子为“曹公”,鹅为“右军”」篇,“曹公”解释为因曹操位列三公,所以人称曹公。又因曹操有望梅止渴的典故,所以人们便用曹公来作梅子的别称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侧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