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晁错的解释

晁错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的「崔琰既死,玠内不悦。后有白玠者:“出见黥面反者,其妻子没为官奴婢,玠言曰:‘使天不雨者,盖此也。’”太祖大怒,收玠付狱。大理钟繇诘玠曰:“自古圣帝明王,罪及妻子。《书》云:‘左不共左,右不共右,予则孥戮汝!’司寇之职,‘男子入于罪隶,女子入于舂稿’。汉律:罪人妻子没为奴婢,黥面。汉法所行黥墨之刑,存于古典。今真奴婢祖先有罪,虽历百世,犹有黥面供官;以宽良民之命,以宥并罪之辜。此何以负于神明之意,而当致旱?案典谋:‘急恒寒若,舒恒燠若。’宽则亢阳,所以为旱。玠之吐言,以为宽邪?以为急也?急当阴霖,何以反旱?成汤圣世,野无生草;周宣令主,旱魃为虐。亢旱以来,积年;归咎黥面,为相值不?卫人伐邢,师兴而雨;罪恶无征,何以应天?玠讥谤之言,流于下民;不悦之声,上闻圣听。玠之吐言,势不独语;时见黥面,凡为几人?黥面奴婢,所识知邪?何缘得见,对之叹言?时以语谁?见答云何?以何日月?于何处所?事已发露,不得隐欺,具以状对!”玠曰:“臣闻萧生缢死,困于石显;贾子放外,谗在绛、灌;白起赐剑于杜邮;晁错致诛于东市;伍员绝命于吴都:斯数子者,或妒其前,或害其后。臣垂髫执简,累勤取官;职在机近,人事所窜。属臣以私,无势不绝;语臣以冤,无细不理。人情淫利,为法所禁;法禁于利,势能害之。青蝇横生,为臣作谤;谤臣之人,势不在他。昔王叔陈生争(正)政王廷,宣子平理,命举其契;是非有宜,曲直有所:《春秋》嘉焉,是以书之。臣不言此,无有时、人。说臣此言,必有征要。乞蒙宣子之辨,而求王叔之对。若臣以曲闻,即刑之日,方之安驷之赠;赐剑之来,比之重赏之惠。谨以状对。”时桓阶、和洽进言救玠,玠遂免黜。卒于家。太祖赐棺器、钱帛,拜子机郎中。」篇,“晁错”解释为晁错(前200—前 154),颍川郡人。西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。为人足智多谋,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,加强中央集权,得到景帝采纳。不久,吴、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,指名要诛杀晁错。在袁盎等人的中伤下,他被处死于长安的东市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、《汉书》卷四十九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始,景初中,帝以苏林、秦静等并老,恐无能传业者。乃诏曰:“昔先圣既没,而其遗言余教,著于艺。艺之文,礼又为急,弗可斯须离者也。末俗背本,所由来久。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,荀卿丑秦世之坑儒;儒学既废,则风化曷由兴哉?方今宿生巨儒,并各年高;教训之道,孰为其继?昔伏生将老,汉文帝嗣以晁错;《穀梁》寡畴,宣帝承以郎。其料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人,从光禄勋隆、散骑常侍林、博士静,分受经礼;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。夏侯胜有言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’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,则爵禄荣宠,不期而至。可不勉哉!”数年,隆等皆卒,学者遂废。」篇,“晁错”解释为晁错(前 200—前 154),颍川郡人。西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。为人足智多谋,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,加强中央集权,得到景帝采纳。不久,吴、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,指名要诛杀晁错。在袁盎等人的中伤下,被处死于长安的东市。他曾受汉文帝指派,到伏生的家中学习《尚书》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、《汉书》卷四十九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李陵中的「答苏武书」篇,“晁错”解释为汉景帝的主要谋臣,他主张削藩以加强皇帝的统治,后来吴、楚七国以“诛晁错以清君侧”为名叛乱,景帝为了暂时平息叛乱,就杀了晁错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朝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