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帝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政事 第三中的「成帝在石头,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、右卫将军刘超。帝泣曰:“还我侍中!”让不奉诏,遂斩超、雅。事平之后,陶公与让有旧,欲宥之。许柳儿思妣者至佳,诸公欲全之。若全思妣,则不得不为陶全让,于是欲并宥之。事奏,帝曰:“让是杀我侍中者,不可宥!”诸公以少主不可违,并斩二人。」篇,“成帝”解释为:晋成帝司马衍(321—342),字世根,东晋的第三代皇帝,晋明帝之长子。公元327年苏峻起兵反晋,第二年攻陷建康,并把晋成帝迁到石头城。不久苏峻败死,其弟苏逸立为主。第三年正月,钟雅、刘超二人密谋把成帝救出,事情泄露,被苏逸所杀。二月苏逸即败死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曹元首中的「至于成帝,王氏擅朝,刘向谏曰:“臣闻公族者,国之枝叶,枝叶落,则本根无所庇荫。方今同姓疏远,母党专政,排摈宗室,孤弱公族,非所以保守社稷,安固国嗣也。”其言深切,多所称引。成帝虽悲伤叹息,而不能用。至乎哀、平,异姓秉权,假周公之事,而为田常之乱,高拱而窃天位,一朝而臣四海。汉宗室王侯,解印释绶,贡奉社稷,犹惧不得为臣妾,或乃为之符命,颂莽恩德,岂不哀哉!由斯言之,非宗子独忠孝于惠、文之间,而叛逆于哀、平之际也,徒以权轻势弱,不能有定耳。」篇,“成帝”解释为:汉成帝刘骜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「肃字子雍。年,从宋忠读《太玄》,而更为之解。黄初中,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太和年,拜散骑常侍。年,大司马曹真征蜀。肃上疏曰:“前志有之:‘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;樵苏后爨,师不宿饱。’此谓平途之行军者也。又况于深入阻险,凿路而前?则其为劳,必相百也。今又加之以霖雨,山坂峻滑;众逼而不展,粮悬而难继:实行军者之大忌也!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,治道功夫,战士悉作。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,乃兵家之所惮也。言之前代,则武王伐纣,出关而复还;论之近事,则武、文征权,临江而不济。岂非所谓顺天知时,通于权变者哉?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,休而息之;后日有衅,乘而用之:则所谓‘悦以犯难,民忘其死’者矣。”于是遂罢。又上疏:“宜遵旧礼,为大臣发哀,荐果宗庙。”事皆施行。又上疏陈政本曰:“除无事之位,损不急之禄,止浮食之费,并从容之官;使官必有职,职任其事,事必受禄,禄代其耕:乃往古之常式,当今之所宜也。官寡而禄厚,则公家之费鲜,进仕之志劝;各展才力,莫相倚仗。敷奏以言,明试以功’;能之与否,简在帝心。是以唐、虞之设官分职,申命公卿,各以其事;然后惟龙为纳言,犹今尚书也,以出纳帝命而已。夏、殷,不可得而详。《甘誓》曰‘事之人’,明卿亦典事者也。《周官》则备矣:日视朝,公卿大夫并进,而司士辨其位焉。其《记》曰:‘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’及汉之初,依拟前代,公卿皆亲以事升朝。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,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,宣帝使公卿日朝。成帝始置尚书人,自是陵迟,朝礼遂阙。可复日视朝之仪,使公卿、尚书,各以事进。废礼复兴,光宣圣绪,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。”」篇,“成帝”解释为:即刘骜(前 52—前 7)。西汉皇帝。前 32 至前 7 年在位。事见《汉书》卷十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中的「三云殿」篇,“成帝”解释为:即汉成帝刘骜(前51—前7),汉元帝刘奭(shì)之子,前32年—前7年在位。应劭《风俗通义·正失》曰:“孝成皇帝好《诗》《书》,通览古今,间习朝廷仪礼,尤善汉家法度故事。”《汉书·成帝纪》曰:“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,为世嫡皇孙。宣帝爱之,字曰太孙,常置左右。年三岁而宣帝崩,元帝即位,帝为太子。壮好经书,宽博谨慎。初居桂宫,上尝急召,太子出龙楼门,不敢绝驰道,西至直城门,得绝乃度,还入作室门。上迟之,问其故,以状对。上大说,乃著令,令太子得绝驰道云。”元帝崩,刘骜即皇位。即位后耽于酒色,宠爱赵飞燕姐妹,致使外戚擅政,国势日颓。云帐、云幄、云幕:泛指装饰有象征天空中云彩图案的帐幕。刘熙《释名·释床帐》曰:“帐,张也,张施于床上也。小帐曰斗,形如覆斗也。”“幄,屋也,以帛衣板施之,形如屋也。”“幕,幕络也,在表之称也。”许慎《说文解字》“巾部”曰:“帐,张也。”“在旁曰帷。”“帷在上曰幕。”天幕下围在四周的布幔叫帷,覆盖在上面的布幔叫幕,帷幕内像宫室的帐篷叫幄。古代帝王凡出宫狩猎或祭祀时,都有专人张设云帐。甘泉:指甘泉宫,汉代宫室名,故址在今陕西淳化甘泉山。原有秦宫林光宫,汉武帝时在此扩建,是汉代最大的离宫建筑群。《三辅黄图》卷二曰:“甘泉宫,一曰云阳宫。《史记》秦始皇二十七年(前220),作甘泉宫及前殿,筑甬道,自咸阳属之。《关辅记》曰:‘林光宫,一曰甘泉宫,秦所造,在今池阳县西,故甘泉山,宫以山为名。宫周匝十余里。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,周十九里。’‘去长安三百里,望见长安城,黄帝以来圜丘祭天处。’”程大昌《雍录》卷二则曰:“秦之林光,至汉犹存。汉武元封二年(前109)始即磨盘岭山秦宫之侧作为之宫,是为汉甘泉矣。孟康注《郊祀志》曰:‘甘泉一名林光。’师古曰:‘汉于秦林光旁起甘泉宫,非一名也。’师古之说是也。”传说甘泉山是黄帝以来祭天的圜丘处,故从汉武帝开始,汉代皇帝多在甘泉宫祭拜天地并朝会诸侯。《关中记》曰:“左有通天台,高三十余丈,祭天时于此候天神下也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曰:“(汉武帝)作通天台,置祠具其下,将招来神仙之属。”程大昌《雍录》卷二曰:“武帝之为此宫也,不独以备游眺也,采信方士明庭之语,求以自通于仙,故增之又增之,如泰畤,如仙掌露盘,及泰一诸画像,尽在其上也。”陈晓捷《三辅故事》注引《中国文物地图集·陕西分册下》说:“甘泉宫遗址在今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周围,面积约148.6万平方米。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,南墙总长1949米,现存长816米,残高2.5米;西墙总长890米,现存长610米,残高1至4.5米;北墙总长1950米,现存长约600米,残高2至5米;东墙总长880米,现存长约120米,残高约1米。宫墙西南角、西北角各有圆形角楼台一座,分别残高2米、4米,顶径约7米余。”紫殿:甘泉宫中的一个殿名。刘庆柱《地下长安》说:“甘泉宫的主体建筑是前殿,也称甘泉殿,或称紫殿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二曰:“帝又起紫殿,雕文刻镂黼黻,以玉饰之。成帝永始四年(前13)行幸甘泉,郊泰畤,神光降于紫殿。”成帝为此赏赐当地吏民并大赦天下,又设“三云”于紫殿。但何清谷校注说:“紫殿疑即紫檀,是甘泉泰畤的一部分。《汉书》卷二十五《郊祀志》云:‘甘泉泰畤紫檀八觚’,八觚即八角形。又云:‘紫檀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、女乐’,与本文所云紫殿的装饰相同。”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