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泰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方正 第五中的「高贵乡公薨,内外喧哗。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:“何以静之?”泰云:“唯杀贾充以谢天下。”文王曰:“可复下此不?”对曰:“但见其上,未见其下。”」篇,“陈泰”解释为:陈泰(?—260),字玄伯,颍川许昌(今河南许昌东)人。三国时期魏国名将,司空陈群之子。早年任散骑侍郎,后袭封颍阴侯,历官游击将军、并州刺史、尚书。因曹髦被杀,悲愤交加而死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赞-袁彦伯中的「《魏志》九人,《蜀志》四人,《吴志》七人:荀彧,字文若。诸葛亮,字孔明。周瑜,字公瑾。荀攸,字公达。庞统,字士元。张昭,字子布。袁涣,字曜卿。蒋琬,字公琰。鲁肃,字子敬。崔琰,字季珪。黄权,字公衡。诸葛瑾,字子瑜。徐邈,字景山。陆逊,字伯言。陈群,字长文。顾雍,字元叹。夏侯玄,字泰初。虞翻,字仲翔。王经,字承宗。陈泰,字玄伯。」篇,“陈泰”解释为:陈群子。曾为征西将军,都督雍、凉诸军事。高贵乡公正元二年(255),蜀将姜维攻魏,泰领兵救狄道,维受挫而退。征为尚书右仆射,典选举。官至左仆射。甘露二年(257),高贵乡公髦攻司马昭,为昭党羽贾充使成济所杀。泰见昭,力主斩充,不久忧愤而死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陈泰”解释为:陈泰(?—公元 260),传附本书卷二十二《陈群传》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