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绸缪的解释

绸缪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下-左太冲中的「“木则枫柙櫲樟,栟榈枸桹,绵杬杶栌,文欀桢橿。平仲桾 ,松梓古度。楠榴之木,相思之树,宗生高冈,族茂幽阜。擢本千寻,垂荫万亩。攒柯挐茎,重葩殗叶,轮囷虬蟠, 鳞接。荣色杂糅,绸缪缛绣。宵露霮?,旭日晻?。与风 飏, 飕飗。鸣条律畅,飞音响亮,盖象琴筑并奏,笙竽俱唱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绸缪(chóu móu),花朵千千万万,紧凑在一起,色彩浓密。缛(rù)绣:李善注:“言草木花光似绣文。”缛,繁茂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卢子谅中的「故吏从事中郎卢谌,死罪死罪。谌禀性短弱,当世罕任,因其自然,用安静退。在木阙不材之资,处雁乏善鸣之分。卷异蘧子,愚殊甯生。匠者时眄,不免 宾。尝自思惟,因缘运会,得蒙接事,自奉清尘,于今五稔。谟明之效不著,候人之讥以彰。大雅含弘,量苞山薮。加以待接弥优,款眷逾昵。与运筹之谋,厕宴私之欢。绸缪之旨,有同骨肉。其为知己,古人罔喻。昔聂政殉严遂之顾,荆轲慕燕丹之义。意气之间,靡躯不悔。虽微达节,谓之可庶。然苟曰有情,孰能不怀?故委身之日,夷险已之。事与愿违,当忝外役。遂去左右,收迹府朝。盖本同末异,杨朱兴哀;始素终玄,墨翟垂涕。分乖之际,咸可叹慨。致感之途,或迫乎兹。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,睹丝而后歔欷哉?是以仰惟先情,俯览今遇,感存念亡,触物眷恋。《易》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然则书非尽言之器,言非尽意之具矣。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,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!不胜猥懑,谨贡诗一篇。抑不足以揄扬弘美,亦以摅其所抱而已。若公肆大惠,遂其厚恩,锡以咳唾之音,慰其违离之意,则所谓《咸池》酬于《北里》,夜光报于鱼目,谌之愿也,非所敢望也。谌死罪死罪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相亲。旨:意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谢宣远中的「条繁林弥蔚,波清源愈浚。华宗诞吾秀,之子绍前胤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缠绵。风徽:犹风雅。徽,美好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上-谢灵运中的「家本秦川,贵公子孙。遭乱流寓,自伤情多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绸缪(móu),情意缠绵。清宴:清雅的宴会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下-江文通中的「陆平原 羁宦机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情意殷切。岁年:岁月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孔德璋中的「至其纽金章,绾墨绶;跨属城之雄,冠百里之首;张英风于海甸,驰妙誉于浙右。道帙长殡,法筵久埋;敲扑喧嚣犯其虑,牒诉倥偬装其怀。琴歌既断,酒赋无续;常绸缪于结课,每纷纶于折狱。笼张、赵于往图,架卓、鲁于前箓;希踪三辅豪,驰声九州牧。使我高霞孤映,明月独举,青松落阴,白云谁侣? 石摧绝无与归,石径荒凉徒延伫。至于还飙入幕,写雾出楹,蕙帐空兮夜鹄怨,山人去兮晓猿惊。昔闻投簪逸海岸,今见解兰缚尘缨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绸缪(chóu móu),纠缠,束缚。结课:总结考核政绩的结果,分别差等,以定升降。课,考核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陆士衡中的「堂堂萧公,王迹是因。绸缪睿后,无竞维人。外济六师,内抚三秦。拔奇夷难,迈德振民。体国垂制,上穆下亲。名盖群后,是谓宗臣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情意殷切。语出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“绸缪束薪”。睿(ruì)后:明君。这里指高祖刘邦。睿,明智。后,君主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文选》赞-袁彦伯中的「士元弘长,雅性内融。崇善爱物,观始知终。丧乱备矣,胜涂未隆。先生标之,振起清风。绸缪哲后,无妄惟时。夙夜匪懈,义在缉熙。三略既陈,霸业已基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情意殷勤。哲后:明主,指刘备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五-刘孝标中的「“近世有乐安任昉,海内髦杰,早绾银黄,夙昭民誉。遒文丽藻,方驾曹、王;英跱俊迈,联横许、郭。类田文之爱客,同郑庄之好贤。见一善则盱衡扼腕,遇一才则扬眉扺掌。雌黄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。于是冠盖辐凑,衣裳云合,辎 击 ,坐客恒满。蹈其阃阈,若升阙里之堂;入其隩隅,谓登龙门之阪。至于顾眄增其倍价,剪拂使其长鸣。彯组云台者摩肩,趋走丹墀者叠迹。莫不缔恩狎,结绸缪,想惠、庄之清尘,庶羊、左之徽烈。及瞑目东粤,归骸洛浦, 帐犹悬,门罕渍酒之彦;坟未宿草,野绝动轮之宾。藐尔诸孤,朝不谋夕,流离大海之南,寄命嶂疠之地。自昔把臂之英,金兰之友,曾无羊舌下泣之仁,宁慕郈成分宅之德。呜呼!世路险巇,一至于此。太行孟门,岂云崭绝。是以耿介之士,疾其若斯,裂裳裹足,弃之长骛。独立高山之顶,欢与麋鹿同群,皦皦然绝其雰浊,诚耻之也,诚畏之也。”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指情意殷切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文选》诔上-潘安仁中的「杨绥,字仲武,荥阳宛陵人也。中领军肃侯之曾孙,荆州刺史戴侯之孙,东武康侯之子也。八岁丧父,其母郑氏,光禄勋密陵成侯之元女,操行甚高,恤养幼孤,以保乂夫家,而免诸艰难。戴侯、康侯,多所论著,又善草隶之艺。子以妙年之秀,固能综览义旨,而轨式模范矣。虽舅氏隆盛,而孤贫守约,心安陋巷,体服菲薄,余甚奇之。若乃清才俊茂,盛德日新,吾见其进,未见其已也。既藉三叶世亲之恩,而子之姑,余之伉俪焉,往岁卒于德宫里,丧服同次,绸缪累月,苟人必有心,此亦款诚之至也。不幸短命,春秋二十九,元康九年夏五月己亥卒。呜呼哀哉!乃作诔曰: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情意殷勤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太祖升遐,绸缪遗寄。以侍中、司徒、录尚书事,禀玉几之顾,奉缀衣之礼。择皇齐之令典,致声化于雍熙。内平外成,实昭旧职。增给班剑三十人。物有其容,徽章斯允。位尊而礼卑,居高而思降。自夏徂秋,以疾陈退。朝廷重违谦光之旨,用申超世之尚。改授司空,领骠骑大将军,侍中、录尚书如故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情意殷勤貌。遗寄:遗命托付。谓诏托褚渊(还有王俭)后事,以辅佐齐武帝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文选》吊文-陆士衡中的「元康八年,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,游乎秘阁,而见魏武帝遗令,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。客曰:“夫始终者,万物之大归;死生者,性命之区域。是以临丧殡而后悲,睹陈根而绝哭。今乃伤心百年之际,兴哀无情之地,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,而未识情之可无乎?”机答之曰:“夫日食由乎交分,山崩起于朽壤,亦云数而已矣。然百姓怪焉者,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,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?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,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。已而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,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。雄心摧于弱情,壮图终于哀志。长筭屈于短日,远迹顿于促路。呜呼!岂特瞽史之异阙景,黔黎之怪颓岸乎!观其所以顾命冢嗣,贻谋四子,经国之略既远,隆家之训亦弘。又云:‘吾在军中,持法是也。至小忿怒、大过失,不当效也。’善乎,达人之谠言矣。持姬女而指季豹,以示四子曰:‘以累汝。’因泣下。伤哉!曩以天下自任,今以爱子托人。同乎尽者无余,而得乎亡者无存。然而婉娈房闼之内,绸缪家人之务,则几乎密与!又曰:‘吾婕妤妓人,皆著铜爵台。于台堂上施八尺床、 帐,朝晡上脯糒之属。月朝十五,辄向帐作妓。汝等时时登铜爵台,望吾西陵墓田。’又云:‘余香可分与诸夫人。诸舍中无所为,学作履组卖也。吾历官所得绶,皆著藏中。吾余衣裘,可别为一藏,不能者,兄弟可共分之。’既而竟分焉。亡者可以勿求,存者可以勿违,求与违不其两伤乎?悲夫!爱有大而必失,恶有甚而必得。智惠不能去其恶,威力不能全其爱。故前识所不用心,而圣人罕言焉。若乃系情累于外物,留曲念于闺房,亦贤俊之所宜废乎!”于是遂愤懑而献吊云尔。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绸缪(móu),情意殷勤貌。 原文 »

〔1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范刘惇赵达传中的「权下都建业,详、综并为侍中;进封乡侯,兼左、右领军。时魏降人或云“魏都督河北、振威将军吴质,颇见猜疑”;综乃伪为质作降文条:其曰:“天纲弛绝,海分崩;群生憔悴,士人播越;兵寇所加,邑无居民;风尘烟火,往往而处。自代以来,大乱之极,未有若今时者也。臣质志薄,处时无方;系于土壤,不能翻飞,遂为曹氏执事戎役。远处河朔,天衢隔绝;虽望风慕义,思托大命;愧无因缘,得展其志。每往来者,窃听风化;伏知陛下齐德乾坤,同明日月,神武之姿,受之自然,敷演皇极,流化万里;自江以南,户受覆焘;英雄俊杰,上达之士,莫不心歌腹咏,乐在归附者也。今年月末,奉闻吉日,龙兴践阼,恢弘大繇,整理天纲;将使遗民,睹见定主。昔武王伐殷,殷民倒戈;高祖诛项,面楚歌:方之今日,未足以喻!臣质不胜昊天至愿,谨遣所亲同郡黄定,恭行奉表;及托降叛,间关求达。其欲所陈,载列于左。”其曰:“昔伊尹去夏入商,陈平委楚归汉,书功竹帛,遗名后世;世主不谓之背诞者,以为知天命也。臣昔为曹氏所见交接,外托君臣,内如骨肉;恩义绸缪,有合无离;遂受偏方之任,总河北之军。当此之时,志望高大,永与曹氏,同死俱生;惟恐功之不建,事之不成耳。及曹氏之亡,后嗣继立;幼冲统政,谗言弥兴。同侪者以势相害,异趣者得间其言。而臣受性简略,素不下人;视彼数子,意实迫之,此亦臣之过也。遂为邪议,所见构会,招致猜疑,诬臣欲叛。虽识真者保明其心,世乱谗胜,余嫌犹在;常惧旦横受无辜,忧心孔疚,如履冰炭。昔乐毅为燕昭王立功于齐,惠王即位,疑夺其任;遂去燕之赵,休烈不亏。彼岂欲其德?盖畏功名不建,而惧祸之将及也!昔遣魏郡周光,以贾贩为名,托叛南诣,宣达密计。时以仓猝,未敢便有章表,使光口传而已。以为天下大归可见,天意所在,非吴复谁?此方之民,思为臣妾;延颈举踵,惟恐兵来之迟耳。若使圣恩少加信纳,当以河北承望王师;(疑)款心赤实,天日是鉴!而光去经年,不闻咳唾;未审此意,竟得达不?瞻望长叹,日月已几;鲁望高子,何足以喻!又臣今日,见待稍薄;苍蝇之声,绵绵不绝:必受此祸,迟速事耳。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,必以臣质贯穿仁义之道,不行若此之事;谓光所传,多虚少实;或谓此中,有他消息。不知臣质,构谗见疑,恐受大害也。且臣质若有罪之日,自当奔赴鼎镬,束身待罪,此盖人臣之宜也。今日无罪,横见谮毁;将有商鞅、白起之祸。寻惟事势,去亦宜也;死而弗义,不去何为!乐毅之出,吴起之走;君子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缠绵。 原文 »

〔14〕出自《长生殿》吴范刘惇赵达传中的「第三十章 情悔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绸缪(mou),情意殷切,十分恩爱。指第二十二《密誓》。 原文 »

〔15〕出自《孟子》公孙丑章句-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中的「孟子曰:“仁则荣,不仁则辱;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也。如恶之,莫如贵德而尊士,贤者在位,能者在职;国家闲暇,及是时,明其政刑。虽大国,必畏之矣。《诗》云:‘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今此下民,或敢侮予?’孔子曰:‘为此诗者,其知道乎!能治其国家,谁敢侮之?’」篇,“绸缪”解释为缠结;缪,音móu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《诗》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