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出纳的解释

出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陆士衡中的「余昔为太子洗马,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东宫。积年,余出补吴王郎中令。元康六年,入为尚书郎,鲁公赠诗一篇,作此诗答之云尔。」篇,“出纳”解释为出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下-沈休文中的「夫人君南面,九重奥绝,陪奉朝夕,义隔卿士,阶闼之任,宜有司存。既而恩以狎生,信由恩固,无可惮之姿,有易亲之色。孝建、泰始,主威独运,空置百司,权不外假,而刑政纠杂,理难遍通,耳目所寄,事归近习。赏罚之要,是谓国权,出纳王命,由其掌握,于是方涂结轨,辐凑同奔。人主谓其身卑位薄,以为权不得重,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借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势倾天下,未之或悟;挟朋树党,政以贿成。 钺疮痏,构于床笫之曲;服冕乘轩,出于言笑之下。南金北毳,来悉方艚;素缣丹魄,至皆兼两。西京许史,盖不足云;晋朝王石,未或能比。及太宗晚运,虑经盛衰,权幸之徒,慑惮宗戚,欲使幼主孤立,永窃国权,构造同异,兴树祸隙,帝弟宗王,相继屠剿。民忘宋德,虽非一涂,宝祚夙倾,实由于此。呜呼!《汉书》有《恩泽侯表》,又有《佞幸传》,今采其名,列以为《恩幸篇》云。」篇,“出纳”解释为把帝王的诏命向下宣告叫出,把下面的意见向帝王报告叫纳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夙夜出纳朕命。”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下-沈休文中的「水德方衰,天命未改,太祖龙跃俟时,作镇淮泗。如仁夕惕之志,中夜九回;龛世拯乱之情,独用怀抱。深图密虑,众莫能窥。公陪奉朝夕,从容左右,盖同王子洛滨之岁,实惟辟彊内侍之年,起予圣怀,发言中旨。始以文学游梁,俄而入掌纶诰,兰桂有芬,清晖自远。帝出于震,日衣青光。方轨茅社,俾侯安陆,受瑞析珪,遂荒云野。式掌储命,帝难其人,公以宗室羽仪,允膺嘉选。协隆三善,仰敷四德,博望之苑载晖,龙楼之门以峻。献替帷扆,实掌喉唇,奉待漏之书,衔如丝之旨。前晖后光,非止恒受。公以密戚上贤,俄而奉职,出纳惟允,剑玺增华。」篇,“出纳”解释为把帝王命令向下宣告,把下面意见报告帝王。允:信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夙夜出纳朕命,惟允。”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丙辰,帝幸太学。问诸儒曰:“圣人幽赞神明,仰观俯察,始作卦。后圣重之为,立爻以极数;凡斯大义,罔有不备。而夏有《连山》,殷有《归藏》,周曰《周易》;《易》之书,其故何也?”《易》博士淳于俊对曰:“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卦,神农演之为,黄帝、尧、舜通其变。代随时,质文各由其事。故《易》者,变易也;名曰《连山》,似山出纳云气,连天地也;《归藏》者,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。”帝又曰:“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《易》,孔子何以不云‘燧人氏没包羲氏作’乎?”俊不能答。帝又问曰:“孔子作《彖》、《象》,郑玄作注;虽圣、贤不同,其所释经义,也。今《彖》、《象》不与经文相连;而注连之,何也?”俊对曰:“郑玄合《彖》、《象》于经者,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。”帝曰:“若郑玄合之,于学诚便;则孔子曷为不合,以了学者乎?”俊对曰:“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,是以不合;此圣人以不合为谦。”帝曰:“若圣人以不合为谦,则郑玄何独不谦邪?”俊对曰:“古义弘深,圣问奥远,非臣所能详尽。”帝又问曰:“《系辞》云‘黄帝、尧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’,此包羲、神农之世为无衣裳。但圣人化天下,何殊异尔邪?”俊对曰:“皇之时,人寡而禽兽众,故取其羽皮而天下用足。及至黄帝,人众而禽兽寡,是以作为衣裳以济时变也。”帝又问:“乾为天,而复为金,为玉,为老马,与细物并邪?”俊对曰:“圣人取象,或远或近;近取诸物,远则天地。”」篇,“出纳”解释为发出和吸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从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