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淳化的解释

淳化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然后百辟乃入,司仪辨等。尊卑以班,璧羔皮帛之贽既奠,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。穆穆焉,皇皇焉,济济焉,将将焉,信天下之壮观也。乃羡公侯卿士,登自东除,访万机,询朝政,勤恤民隐,而除民眚。人或不得其所,若己纳之于隍。荷天下之重任,匪怠皇以宁静。发京仓,散禁财,赉皇寮,逮舆台。命膳夫以大飨,饔饩浃乎家陪。春醴惟醇,燔炙芬芬。君臣欢康,具醉熏熏。千品万官,已事而踆。勤屡省,懋乾乾。清风协于玄德,淳化通于自然。宪先灵而齐轨,必三思以顾愆。招有道于侧陋,开敢谏之直言。聘丘园之耿絜,旅束帛之戋戋。上下通情,式宴且盘。」篇,“淳化”解释为淳厚的教化。自然:天然。薛综注:“自然,通神明也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连珠-陆士衡中的「臣闻冲波安流,则龙舟不能以漂;震风洞发,则夏屋有时而倾。何则?牵乎动则静凝,系乎静则动贞。是以淫风大行,贞女蒙冶容之悔;淳化殷流,盗跖挟曾史之情。」篇,“淳化”解释为敦厚的教化。殷:吕向注:“盛也。”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连珠-陆士衡中的「南夷服诸葛」篇,“淳化”解释为宋太宗赵光义年号(990—994)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茈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