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大河的解释

大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满田牵郭传中的「牵招字子经,安平观津人也。年余岁,诣同县乐隐受学。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;招随,卒业。值京都乱,苗、隐见害。招(俱)与隐门生史路等,触蹈锋刃,共殡殓隐尸,送丧还归。道遇寇抄,路等皆悉散走。贼欲斫棺取钉,招垂泪请赦;贼义之,乃释而去。由此显名。冀州牧袁绍辟为督军从事,兼领乌丸突骑。绍舍人犯令,招先斩乃白;绍奇其意而不见罪也。绍卒,又事绍子尚。建安年,太祖围邺。尚遣招至上党,督致军粮。未还,尚破走,到中山。时尚外兄高幹为并州刺史,招以“并州左有恒山之险,右有大河之固;带甲万,北阻强胡”,劝幹迎尚,并力观变。幹既不能,而阴欲害招。招闻之,间行而去;道隔不得追尚,遂东诣太祖。」篇,“大河”解释为即黄河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辩证二中的「辩太湖之水」篇,“大河”解释为黄河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悲回风中的「曰:吾怨往昔之所冀兮,悼来者之悐悐。浮江淮而入海兮,从子胥而自适。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。骤谏君而不听兮,重任石之何益。心结而不解兮,思蹇产而不释。」篇,“大河”解释为黄河。洲渚(zhǔ):水中的沙洲,大者叫洲,小者叫渚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