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大较的解释

大较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何平叔中的「尔乃丰层覆之耽耽,建高基之堂堂。罗疏柱之汩越,肃坻鄂之锵锵。飞 翼以轩翥,反宇 以高骧。流羽毛之威蕤,垂环玭之琳琅。参旗九旒,从风飘扬。皓皓旰旰,丹彩煌煌。故其华表,则镐镐铄铄,赫弈章灼,若日月之丽天也。其奥秘,则蘙蔽暧昧,仿佛退概,若幽星之 连也。既栉比而 集,又宏琏以丰敞,兼苞博落,不常一象。远而望之,若摛朱霞而耀天文;迫而察之,若仰崇山而戴垂云。羌瑰玮以壮丽,纷彧彧其难分,此其大较也。」篇,“大较”解释为大概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夏侯曹传中的「又以为:古之建官,所以济育群生,统理民物也;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。司牧之主,欲而专:,则官任定而上下安;专,则职业修而事不烦。夫事简业修,上下相安而不治者,未之有也。先王建万国,虽其详未可得而究;然分疆画界,各守土境,则非重累羁绊之体也。下考殷、周等之叙,徒有小大贵贱之差,亦无君官臣民而有统互相牵制者也。夫官统不,则职业不修;职业不修,则事何得而简?事之不简,则民何得而静?民之不静,则邪恶并兴,而奸伪滋长矣!先王达其如此,故专其职司而其统业。始自秦世,不师圣道;私以御职,奸以待下。惧宰官不之修,立监牧以董之;畏督监之容曲,设司察以纠之;宰牧相累,监察相司;人怀异心,上下殊务。汉承其绪,莫能匡改。魏室之隆,日不暇及。等之典,虽难猝复;可粗立仪准,以治制。今之长吏,皆君吏民;横重以郡守,累以刺史。若郡所摄,唯在大较;则与州同,无为再重。宜省郡守,但任刺史。刺史职存,则监察不废;郡吏万数,还亲农业,以省烦费,丰财殖谷。也。大县之才,皆堪郡守:是非之讼,每生意异;顺从则安,直己则争。夫和羹之美,在于合异;上下之益,在能相济;顺从乃安,此琴瑟声也。荡而除之,则官省事简。也。又干郡之吏,职监诸县,营护党亲、乡邑、旧故;如有不副,而因公掣顿:民之困弊,咎生于此。若皆并合,则乱原自塞。也。今承衰弊,民人凋落。贤才鲜少,任事者寡。郡县良吏,往往非。郡受县成,其剧在下;而吏之上选,郡当先足。此为亲民之吏,专得底下;吏者民命,而常顽鄙。今如并之,吏多选清良者造职,大化宣流,民物获宁。也。制使万户之县,名之郡守;千以上,名之都尉;千户以下,令长如故;自长以上,考课迁用;转以能升,所牧亦增:此进才效功之叙也。若经制定,则官才有次,治功齐明。也。若省郡守,县皆径达,事不壅隔,官无留滞;代之风,虽未可必,简之化,庶几可致。便民省费,在于此矣!」篇,“大较”解释为大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景初中,受诏作《都官考课》。劭上疏曰:“百官考课,王政之大较,然而历代弗务;是以治典阙而未补,能否混而相蒙。陛下以上圣之宏略,愍王纲之弛颓,神虑内鉴,明诏外发。臣奉恩旷然,得以启矇,辄作《都官考课》条,又作《说略》篇。臣学寡识浅,诚不足以宣畅圣旨,著定典制。”又以为“宜制礼作乐,以移风俗”,著《乐论》篇;事成未上。会明帝崩,不施行。正始中,执经讲学,赐爵关内侯。凡所撰述,《法论》、《人物志》之类百余篇。卒,追赠光禄勋。子琳嗣。」篇,“大较”解释为大事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评曰:许靖夙有名誉,既以笃厚为称,又以人物为意;虽行事举动,未悉允当,蒋济以为“大较廊庙器”也。麋竺、孙乾、简雍、伊籍,皆雍容讽议,见礼于世。秦宓,始慕肥遁之高,而无若愚之实;然专对有余,文藻壮美:可谓时之才士矣。」篇,“大较”解释为大体(算得上)。廊庙器:指能够充任朝廷大官的人才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货殖列传序」篇,“大较”解释为大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大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