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丹朱的解释

丹朱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孟子》万章章句-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中的「万章问曰:“人有言:‘至于禹而德衰,不传于贤,而传于子。’有诸?”孟子曰:“否,不然也;天与贤,则与贤;天与子,则与子。昔者,舜荐禹于天,十有七年,舜崩,三年之丧毕,禹避舜之子于阳城,天下之民从之,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。禹荐益于天,七年,禹崩,三年之丧毕,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。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,曰,‘吾君之子也’。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,曰,‘吾君之子也’。丹朱之不肖,舜之子亦不肖。舜之相尧、禹之相舜也,历年多,施泽于民久。启贤,能敬承继禹之道。益之相禹也,历年少,施泽于民未久。舜、禹、益相去久远,其子之贤不肖,皆天也,非人之所能为也。”」篇,“丹朱”解释为本名朱,后封于丹,故称丹朱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九卷 修务训中的「且夫身正性善,发愤而成仁,帽凭而为义,性命可说,不待学问而合于道者,尧、舜、文王也;沉湎耽荒,不可教以道,不可喻以德,严父弗能正,贤师不能化者,丹朱、商均也。曼颊皓齿,形夸骨佳,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,西施、阳文也。啳月癸哆噅,蘧蒢戚施,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,嫫母、仳倠也。夫上不及尧舜,下不及商均,美不及西施,恶不若嫫母,此教训之所谕也,而芳泽之所施。且子有弑父者,然而天下莫疏其子,何也?爱父者众也,儒有邪辟者,而先王之道不废,何也?其行之者多也。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,则是以一饱之故,绝谷不食,以一蹪之难,辍足不行,惑也。」篇,“丹朱”解释为尧的儿子。商均:舜的儿子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国语》第十九卷 修务训中的「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」篇,“丹朱”解释为尧的儿子,名朱。相传他傲慢荒淫,所以尧禅位于舜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卷 海内南经中的「苍梧之山,帝舜葬于阳,帝丹朱葬于阴。」篇,“丹朱”解释为传说中帝尧之子,名朱,因居丹水,故名丹朱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倒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