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艺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上-曹子建中的「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,澄神定灵;轻禄慠贵,与物无营;耽虚好静,羡此永生;独驰思于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。驾超野之驷,乘追风之舆,经迥漠,出幽墟,入乎泱漭之野,遂届玄微子之所居。其居也,左激水,右高岑,背洞溪,对芳林。冠皮弁,被文裘,出山岫之潜穴,倚峻崖而嬉游。志飘飖焉,峣峣焉,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,若将飞而未逝,若举翼而中留。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,距岩而立,顺风而称曰:“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,智士不背世而灭勋。今吾子弃道艺之华,遗仁义之英;耗精神乎虚廓,废人事之纪经。譬若画形于无象,造响于无声。未之思乎?何所规之不通也!”玄微子俯而应之曰:“嘻!有是言乎?夫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,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盖有形必朽,有迹必穷;芒芒元气,谁知其终;名秽我身,位累我躬。窃慕古人之所志,仰老庄之遗风;假灵龟以托喻,宁掉尾于涂中。”」篇,“道艺”解释为:学问与技能。《周礼·宫正》:“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。”郑玄注引郑众:“道谓先王所以教道民者,艺谓礼乐射御书数。”“华”与下句“英”皆谓精粹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韦弘嗣中的「胜敌无封爵之赏,获地无兼土之实。技非六艺,用非经国。立身者不阶其术,征选者不由其道。求之于战阵,则非孙、吴之伦也;考之于道艺,则非孔氏之门也。以变诈为务,则非忠信之事也;以劫杀为名,则非仁者之意也。而空妨日废业,终无补益。是何异设木而击之,置石而投之哉?且君子之居室也,勤身以致养,其在朝也,竭命以纳忠。临事且犹旰食,而何暇博弈之足耽。夫然,故孝友之行立,贞纯之名章也。」篇,“道艺”解释为:儒家学问与技艺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葛滕二孙濮阳传中的「诸葛恪字元逊。瑾长子也。少知名。弱冠拜骑都尉,与顾谭、张休等,侍太子登讲论道艺,并为宾友。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。恪父瑾,面长似驴。孙权大会群臣,使人牵驴入,长检其面,题曰“诸葛子瑜”。恪跪曰:“乞请笔益两字。”因听与笔。恪续其下曰:“之驴”。举坐欢笑,乃以驴赐恪。他日复见,权问恪曰:“卿父与叔父,孰贤?”对曰:“臣父为优。”权问其故,对曰:“臣父知所事,叔父不知:以是为优。”权又大噱。命恪行酒,至张昭前;昭先有酒色,不肯饮,曰:“此非养老之礼也。”权曰:“卿其能令张公辞屈,乃当饮之耳。”恪难昭曰:“昔师尚父,秉旄仗钺,犹未告老也。今军旅之事,将军在后;酒食之事,将军在先:何谓不养老也?”昭卒无辞,遂为尽爵。后蜀使至,群臣并会。权谓使曰:“此诸葛恪雅好骑乘,还告丞相:为致好马。”恪因下谢,权曰:“马未至而谢,何也?”恪对曰:“夫蜀者,陛下之外厩;今有恩诏,马必至也:安敢不谢?”恪之才捷,皆此类也。」篇,“道艺”解释为:儒家讲习的理论和技艺。技艺指礼(礼节)、乐(音乐)、射(射箭)、御(驾车)、书(识字和写字)、数(算术)等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周礼》天官 冢宰-宫正中的「辨外内而时禁。稽其功绪,纠其德行,几其出入,均其稍食。去其淫怠与其奇邪之民。会其什伍,而教之道艺。月终则会其稍食,岁终则会其行事。」篇,“道艺”解释为:此指《地官·保氏》之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驭、书、数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地官 司徒-乡大夫中的「正月之吉,受教法于司徒,退而颁之于其乡吏,使各以教其所治,以考其德行,察其道艺。」篇,“道艺”解释为:指六艺和六仪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