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史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周礼》春官 宗伯-叙官中的「大史,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。小史,中士八人,下士十有六人。府四人,史八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。」篇,“大史”解释为:官名。史官之长。掌管法典、礼籍、祭祀、星历等。属官有小史、冯相氏、保章氏。郑《注》曰:“史官之长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秋官 司寇-条狼氏中的「凡誓,执鞭以趋于前,且命之。誓仆、右,曰“杀”;誓驭,曰“车 [缺字] ”;誓大夫,曰“敢不关,鞭五百”;誓师,曰“三百”;誓邦之大史,曰“杀”;誓小史,曰“墨”。」篇,“大史”解释为:及下“小史”,王引之以为二“史”字皆当为“事”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则阳中的「仲尼问于大史大、伯常骞、韦曰:“夫卫灵公饮酒湛乐,不听国家之政;田猎毕弋,不应诸侯之际: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?”大 曰:“是因是也。”伯常骞曰:“夫灵公有妻三人,同滥而浴。史鳅奉御而进所,搏币而扶翼。其慢若彼之甚也,见贤人若此其肃也,是其所以为灵公也。” 韦曰:“夫灵公也,死,卜葬于故墓,不吉;卜葬于沙丘而吉。掘之数仞,得石椁焉,洗而视之,有铭焉,曰:‘不冯其子,灵公夺而里之。’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!之二人何足以识之。”」篇,“大史”解释为:大([tài)史,官名,春秋 时掌管起草文书,策命诸侯卿大夫,记史实,编史书,管典籍和天文历法,掌三易和祭祀等。大韬、伯常骞、狶韦,三人都是大史。把狶韦解作《大宗师》中的狶韦氏实误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国语》杂篇-则阳中的「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」篇,“大史”解释为:即太史,主管记载史书。司载:主管天文的官。九御:内宫的女官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待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