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丁奉的解释

丁奉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陆士衡中的「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,奸回肆虐。景皇聿兴,虔修遗宪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。降及归命之初,典刑未灭,故老犹存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,元首虽病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,皇家有土崩之衅,历命应化而微,王师蹑运而发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,山川无沟阜之势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,智伯灌激之害,楚子筑室之围,燕人济西之队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。虽忠臣孤愤,烈士死节,将爰救哉!」篇,“丁奉”解释为字承渊,庐江安丰(今安徽霍邱)人。少以骁勇为小将,屡建战功。孙皓时迁右大司马左军师。离斐:即黎斐,太平二年(257)曾奉命与丁奉一起解寿春之围,力战有功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太平元年春月朔,建业火。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,将征魏。月,先遣钦及骠骑吕据、车骑刘纂、镇南朱异、前将军唐咨军,自江都入淮、泗。月丁亥,峻卒。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,武卫将军,领中外诸军事。召还据等,据闻綝代峻,大怒。己丑,大司马吕岱卒。壬辰,太白犯南斗。据、钦、咨等,表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;綝不听。癸卯,更以胤为大司马,代吕岱驻武昌。据引兵还,欲讨綝。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、咨等,使取据。冬月丁未,遣孙宪及丁奉、施宽等,以舟兵逆据于江都;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。胤兵败,夷灭。己酉,大赦,改年。辛亥,获吕据于新州。月,以綝为大将军,假节,封永(康)宁侯。孙宪与将军王惇,谋杀綝;事觉,綝杀惇,迫宪令自杀。月,使官中郎将刁玄,告乱于蜀。」篇,“丁奉”解释为丁奉(?—公元 271),传见本书卷五十五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是仪胡综传中的「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,贵 任事。凯面责定曰:“卿见前后事主不忠,倾乱国政,宁有得以寿终者邪?何以专为佞邪,秽尘天听?宜自改厉;不然,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!”定大恨凯,思中伤之。凯终不以为意,乃心公家,义形于色;表疏皆指事不饰,忠恳内发。建衡元年,疾病。皓遣中书令董朝,问所欲言。凯陈:“何定不可任用!宜授外任,不宜委以国事。奚熙小吏,建起浦里田,欲复严密故迹,亦不可听。姚信、楼玄、贺邵、张悌、郭逴、薛莹、滕修及族弟喜、抗,或清白忠勤,或姿才卓茂;皆社稷之桢干,国家之良辅;愿陛下重留神思,访以时务:各尽其忠,拾遗万。”遂卒,时年。子祎,初为黄门侍郎。出领部曲,拜偏将军。凯亡后,入为太子中庶子。右国史华覈表荐祎曰:“祎体质方刚,器干强固;董率之才,鲁肃不过。及被召当下,径还赴都;道由武昌,曾不回顾;器械军资,无所取;在戎果毅,临财有节。夫夏口,贼之冲要,宜选名将以镇戍之。臣窃思惟,莫善于祎。”初,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,加何定谮构非;既以重臣,难绳以法;又陆抗,时为大将在疆埸:故以计容忍。抗卒后,竟徙凯家于建安。或曰:“宝鼎元年月,凯与右大司马丁奉、御史大夫丁固谋:因皓谒庙,欲废皓立孙休子。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,故密语平。平拒而不许,誓以不泄;是以所图不果。太史郎陈苗奏皓,久阴不雨,风气回逆,将有阴谋:皓深警惧云。”」篇,“丁奉”解释为丁奉(?—公元 271),传见本书卷五十五。御史大夫:官名。地位次于丞相,主管监察、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。两汉时期,或者实行丞相、御史大夫执政制,或者实行三公执政制,二者并不混用。孙吴到孙皓时官制比较混乱,既有丞相、御史大夫,又设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丁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