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巳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丁巳,天子西南升[缺字]之所主居。爰有大木硕草。爰有野兽,可以畋猎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穆王十七年六月九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五十一日。”顾实作“五月二十日”。案,此是穆王第二次西征,时间上与卷一不连贯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丁巳,天子西征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八月九日。距前“丙辰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一日,西征。”顾实作“七月二十一日”,亦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丁巳,饶安县言白雉见。庚午,大将军夏侯惇薨。月戊寅,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“太王”,夫人丁氏曰“太王后”;封王子叡为武德侯。是月,冯翊山贼郑甘、王照率众降,皆封列侯。酒泉黄华、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。金城太守苏则讨进,斩之。华降。月辛亥,治兵于东郊。庚午,遂南征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二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秋月,孙权遣使奉章,并遣于禁等还。丁巳,使太常邢贞,持节拜权为大将军,封吴王,加锡。冬月,授杨彪光禄大夫。以谷贵,罢铢钱。己卯,以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。月,行东巡。是岁,筑陵云台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将幸许昌。许昌城南门,无故自崩;帝心恶之,遂不入。壬子,行还洛阳宫。月,筑华台。夏月,丙辰,帝疾笃。召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,并受遗诏,辅嗣主。遣后宫淑媛、昭仪以下归其家。丁巳,帝崩于嘉福殿。时年。月,戊寅,葬首阳陵。自殡及葬,皆以终制从事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七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明皇帝讳叡,字元仲。文帝太子也。生而太祖爱之,常令在左右。年,封武德侯。黄初年为齐公。年为平原王。以其母诛,故未建为嗣。年夏月,帝病笃,乃立为皇太子。丁巳,即皇帝位。大赦;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,皇后曰皇太后;诸臣封爵各有差。月,癸未,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。壬辰,立皇弟蕤为阳平王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七日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戊子,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。己亥。复置朔方郡。京都大疫。丁巳,皇太后崩。乙亥,陨石于寿光县。月,庚寅,葬文德郭后。营陵于首阳陵涧西,如终制。是时,大治洛阳宫,起昭阳、太极殿,筑总章观。百姓失农时。直臣杨阜、高堂隆等各数切谏;虽不能听,常优容之。秋月,洛阳崇华殿灾。月,庚午,立皇子芳为齐王,询为秦王。丁巳,行还洛阳宫。命有司复崇华;改名“龙殿”。冬月,己酉,中山王衮薨。壬申,太白昼现。月,丁酉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正月辛巳朔,无丁巳。丁巳是二月初八日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戊子,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。己亥。复置朔方郡。京都大疫。丁巳,皇太后崩。乙亥,陨石于寿光县。月,庚寅,葬文德郭后。营陵于首阳陵涧西,如终制。是时,大治洛阳宫,起昭阳、太极殿,筑总章观。百姓失农时。直臣杨阜、高堂隆等各数切谏;虽不能听,常优容之。秋月,洛阳崇华殿灾。月,庚午,立皇子芳为齐王,询为秦王。丁巳,行还洛阳宫。命有司复崇华;改名“龙殿”。冬月,己酉,中山王衮薨。壬申,太白昼现。月,丁酉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一日。八月的丁巳应排在庚午之前,此处史文疑有误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太白复昼现;月犯太白,又犯轩辕星,入太微而出。夏月,置崇文观,征善属文者以充之。月,乙卯,司徒董昭薨。丁巳,肃慎氏献楛矢。月,壬申,诏曰:“有虞氏画象而民弗犯,周人刑措而不用。朕从百王之末,追望上世之风,邈乎何相去之远?法令滋彰,犯者弥多;刑罚愈众,而奸不可止。往者按大辟之条,多所蠲除;思济生民之命,此朕之至意也。而郡国蔽狱,岁之中尚过数百。岂朕训导不醇,俾民轻罪?将苛法犹存,为之陷阱乎?有司其议狱缓死,务从宽简。及乞恩者,或辞未出而狱已报断,非所以究理尽情也。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:诸有死罪,具狱以定;非谋反及手杀人,亟语其亲治;有乞恩者,使与奏当文书俱上,朕将思所以全之。其布告天下,使明朕意。”秋月,高句丽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,诣幽州。甲寅,太白犯轩辕大星。冬月,己卯,行还洛阳宫。甲申,有星孛于大辰;乙酉,又孛于东方。月,己亥,彗星现,犯宦者、天纪星。月,癸巳,司空陈群薨。乙未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丁卯,司徒陈矫薨。孙权遣将朱然等万人,围江夏郡;荆州刺史胡质等击之,然退走。初,权遣使浮海与高句丽通,欲袭辽东。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率诸军及鲜卑、乌丸,屯辽东南界;玺书征公孙渊。渊发兵反,俭进军讨之;会连雨日,辽水大涨,诏俭引军还。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、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居辽东,率部众随俭内附。己卯,诏辽东将吏士民为渊所胁略不得降者,切赦之。辛卯,太白昼现。渊自俭还,遂自立为燕王,置百官,称绍汉元年。诏青、兖、幽、冀州大作海船。月,冀、兖、徐、豫州民,遇水。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,在所开仓赈救之。庚辰,皇后毛氏卒。冬月,丁未,月犯荧惑。癸丑,葬悼毛后于愍陵。乙卯,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。月,壬子冬至,始祀。丁巳,分襄阳临沮、宜城、旍阳、邔县,置襄阳南部都尉。己未,有司奏文昭皇后立庙京都。分襄阳郡之鄀、叶县属义阳郡。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四日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丁巳”解释为:旧历初五日。 原文 »